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童装 > 清代帝王印玺流散情况综观

清代帝王印玺流散情况综观

luyued 发布于 2011-01-27 14:56   浏览 N 次  

  清代帝王印玺流散情况综观 【"玺"】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开创"皇帝"时代,自称"始皇帝"."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代表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行使权力.为了使皇权地位更加神圣化,秦始皇规定了一系列"皇帝"的特权."玺"的概念出现."只限皇帝使用、以玉质雕刻的大印称为"玺";皇帝发布诏书或其他文告时所钤用的印章,称为"御玺".御玺是国之重宝、皇权的象征.失去"御玺",即失去了对国家的统治权.自秦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围绕着"御玺",演绎了一幕幕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的历史画轴.当画轴展至最后一代封建王朝清朝时,"御玺"的故事也更加的悲欢离合.

  故事的主角是乾隆皇帝,乾隆帝在清代御玺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重新确定了"二十五宝",规范了"二十五宝"的使用.他统一规范了京师太庙和盛京太庙供奉前代帝王的圣容、谥宝、谥册制度;仿"安佑宫",重修寿皇殿,供奉前代帝王的圣容,并规定"将圣祖、世宗常用诸玺及朕自清宫至御极以来数十年所用诸玺制为宝薮匣,并豫装宝册,亦定为二十五层,贮于寿皇殿".寿皇殿作为保存收藏前代帝王御玺的场所.乾隆帝或许没有想到,其苦心营造的"御玺世界"没有带来长久的繁华,反而吸引了贪婪的目光.1900年在八国联军的疯狂劫掠下,帝王御玺或佚失,或损坏,已失去了其固有的完整性和象征性.

  历史毕竟已经成为历史,在近十年的艺术品市场中,这些流散海外的清代帝王御玺频繁亮相.众多中国收藏人士以高价购回.艺术品其实也是一件历史文物,透过历史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事情.无论我们是以何种方式去读或看或赏,只要我们能参透到其中的某个故事或某个细节或得到点什么,这其实都是有意义的.

  【清代帝王御玺】

  代表国家权利的"二十五宝"

  乾隆十一年(1764年),乾隆帝对交泰殿所藏的三十九方宝玺加以整理,重新考证排列,最终确定为"二十五宝",并特制宝函,依旧贮存于交泰殿.原三十九方宝玺中十方属重复玺,乾隆将该十方宝玺送至盛京凤凰楼珍藏.此即"盛京十宝".其余四方作为一般御玺分存于各宫殿内."二十五宝"自此厘定之后,清代诸帝均沿袭此制,再无更改.

  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前,溥仪交出了"皇帝之宝"和"宣统之宝"二方宝玺."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清点故宫古物时,确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点收印玺".清点交泰殿内,尚存贮玺柜二十五只,贮玺箱二只.乾隆时厘定的二十五宝除已交出的"皇帝之宝"外,其它二十四宝俱在."二十五宝"再历经抗战南迁后终于又回到了故宫.直至今日.而沈阳的"盛京十宝"在光绪初年移至敬典阁保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被送至热河避暑山庄.民国时期北平成立"古物陈列所",十宝亦从热河送至北平.几经周折,有三宝佚失.其余七宝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代表帝后身份的"谥宝"

  顺治元年,于端门建京师太庙.顺治二年,恭进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玉册玉宝奉安太庙.至乾隆四十五年,京师太庙已供奉除四祖考、妣外的帝后谥宝十六件.

  乾隆朝对西域战事的胜利,使得和阗玉大量进入宫廷.乾隆帝对太庙旧藏的谥宝重现镌刻制作,将京师太庙旧藏的十六方谥宝送至盛京太庙收藏.并规定此后制作谥宝均一式两份,京师与盛京太庙各一.

  故宫承接了原京师太庙的帝后谥宝收藏,现收藏有自肇祖原皇帝至德宗景皇帝及皇后谥宝43方.佚失一方为世宗宪皇帝谥宝.盛京太庙最后一次恭送谥宝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恭送同治帝后谥宝谥册.沈阳故宫承接盛京太庙的帝后谥宝收藏,现收藏有自太祖高皇帝至穆宗毅皇帝及皇后谥宝29方.佚失三方.为孝和睿皇后、宣宗成皇帝、孝慎成皇后谥宝.三件谥宝均为1900年俄军占领盛京皇宫时佚失,

  代表皇帝思想、情趣、志向的"闲章"

  常见的皇帝闲章大致可分为

  a.年号玺如"康熙御览之宝"、"乾隆御笔"、"乾隆宸翰"等

  b.宫殿玺如"纪恩堂"、"狮子林"等

  c.鉴藏玺如"三希堂""石渠宝笈"、"乾清宫鉴藏玺"等

  d.嘉言诗词玺如"戒之在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看书"等

  清代帝王的闲章以康雍乾三朝为精.尤以乾隆帝为最,乾隆皇帝凡遇国家大事,都要刻玺留念.乾隆时期开始大规模的兴建园林殿宇,宫殿玺数量骤增.各宫各殿,甚至是一堂一室,都要刻玺贮藏.

  乾隆帝改建寿皇殿以供奉前代帝后圣容后,决定"将圣祖、世宗常用诸玺及朕自清宫至御极以来数十年所用诸玺制为宝薮匣,并豫装宝册,亦定为二十五层,贮于寿皇殿."寿皇殿成为清宫中收藏帝后印玺的重要场所.除寿皇殿外,收藏皇帝玺印较集中的是懋勤殿,与寿皇殿不同的是,懋勤殿一般用来收藏当朝正在使用的玺印,而寿皇殿则用来收藏前朝不用的玺印.各宫殿玺一般也是贮藏于各宫殿内,以备皇帝不时之需.

  【清代帝王御玺佚失分析】

  据上述清代帝王御玺的分类及收藏来看,帝王御玺流失最严重的就属帝王闲章类.根据近几年的拍卖市场所见来看,也大致如此.总结近几年的玺印拍卖,有如下几个特点:

  A. 拍品多来源于法国.这是由于1900年期间,法军占领了景山一区.在战后劫掠回国后,法军士兵和将领纷纷将劫掠物转手出售,或继续保存.著名的巴黎吉美家族收藏的众多帝王玺印就是在这时候购得的.

  B. 玺印年代以康熙和乾隆朝为主

  康熙御玺 - 故宫现收藏的康熙御玺数量较少.《康熙宝薮》著录的仅收藏有三件.2003年拍卖的"佩文斋十二宝玺"从一定程度折射出很多现象.这组宝玺的包装锦匣是宫廷原装,完全符合乾隆的旨意要求.对锦匣的制作是依据于玺印的大小,这与台北故宫收藏的乾隆玉手箱如出一辙.一套锦匣里往往装有多枚小玺.我想应该尚存在若干这样的锦匣.此组御玺2003年最后一次亮相,至今再无出现.去年在法国的艺术品市场上,一方康熙的象牙质地御玺拍出天价.印文为"康熙御览之宝".为方形大玺,同类样式的康熙御玺还出现过一件象牙质地,但印钮雕样不同和纯银质地的"康熙御览之宝".由于康熙御玺大多散佚于战争期间,所以康熙御玺真品的价值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雍正御玺 - 在近十年的拍卖市场无一件出现,仅有一册与之相关的《雍正宝薮》.这或许是因为故宫博物院收藏了《雍正宝薮》中所著录的绝大部分玺印.民国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清点寿皇殿时,发现这里仍存有四百多方玺印.这些玺印是掠夺者们以何种心态留下的,不得而知..

  乾隆御玺 - 乾隆一朝的御玺的制作量约为一千八百余方,故宫博物院现收藏一千余方,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也有收藏了部分.所佚失的乾隆御玺约几百方.目前市场所见的乾隆御玺,涵盖了乾隆各个时期的作品,如皇子时期的"宝亲王宝、长春居士、随安室";执政初期的"乾隆御笔",六十圣寿的"犹日孜孜";七十圣寿的"八徵耄念之宝";做太上皇的"太上皇帝之宝"等等.此外,很多乾隆时期制作的宫殿玺也有出现.尤以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