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童装 > [转载]林黛玉被蛐蛐声吓死?

[转载]林黛玉被蛐蛐声吓死?

luyued 发布于 2011-04-16 16:32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林黛玉被蛐蛐声吓死?作者:胡文炜 林黛玉被蛐蛐声吓死?

说林黛玉投水而死是有意无意对读者的愚弄

胡文炜

据说刘心武的“新续”将林黛玉写成投水而死,而根据竟是她与湘云联的诗中有“寒塘渡鹤影”。刘心武不是一再说第五回是曹雪芹的伏笔吗,这时他再也不顾第五回的判词“玉带林中挂”了。如果判词是锁链,作者写作必须戴着锁链跳舞,判词有“佚”是一条不易的准则,那怎么又来一个投水而死?相信探佚的刘心武不是否定了他自己的准则吗?既然否定了自己所遵循的探佚准则,那他的按“原意”续书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玉带林中挂”也不能说林黛玉是死在树林中。第五回的一句话与后面有多少联系,要看作者接下去如何写,写着写着,就写成现在的后四十回那样,这非常顺理成章。

如果对书中人物的一句两句诗可以探出什么“佚”来,那我告诉读者,你还可以发现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是被蛐蛐儿吓死的呢。且看第三十八回大观园里作菊花诗,林黛玉的《问菊》写道:“鸿归蛩病可相思”,“鸿”,翩若惊鸿,就是林黛玉。归,就是归天,林黛玉归天了。她为什么归天,是因为听蛩声得了病,一病不起,死了,不现相思了。不是吗,同一诗中最后一句告诉大家“解语何妨片语时”,也就是上面这句话要你“解”,要会“解”。若人不信,你这个的红学新星还可以接着举下一首《梦菊》诗中的一句:“惊回故故恼蛩鸣”。一“惊”一“恼”,不得病才怪呢?结果便又是同一诗中最后一句“衰草寒烟无限情”,一番凭吊景象。你看,两“蛩”前后呼应,林黛玉被蛩声吓死谁还敢怀疑?刘心武在讲坛上对大家说,读《红楼梦》要“细”,这就是“细”。从“寒塘渡鹤影”中发现林黛玉是投水而死,虽然“细”了,可是细得太模糊,被蛐蛐吓死“细”而清晰,一字一句都恰切在理。

其实所谓红学探佚就这么简单,谁都可以在前八十回中去找“证据”,去从中“发现”一个个惊人的秘密、“破解”曹雪芹设下的一串串密码,而且可以无穷无尽地探下去,而且还可自称读书至“细”。上面说的林黛玉被蛐蛐声吓死,既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重大探佚成果,同时也仅仅是红学新星跨出的一小步,更多的探佚成果肯定会源源出来,以前许多红学探佚就是这样出来的。然而如果真的把这种无稽之谈当作认真,那只能是有意对读者的愚弄。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