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童装 > 小田溪:江涛夜夜醉巴魂

小田溪:江涛夜夜醉巴魂

luyued 发布于 2011-04-04 00:19   浏览 N 次  

小田溪:江涛夜夜醉巴魂


张进

沿着乌江,我走到了白涛镇。乌江在河谷里沉稳地流淌着,象衔枚疾走的军队,只听得着那沉闷的磨擦与撞击。
不知古时候的巴人游走乌江时,那江涛是不是也这样丰富而多情:似战鼓,似淳于,也似巴人的低声部悠歌。
不过,硬要说白涛这个地名,就跟乌江的江涛有关,也许是有些武断。紧邻白涛镇的,是小田溪。这里距乌江进入长江的出口涪陵,涪陵古名“枳”,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
《华阳国志·巴志》说,巴人的先王陵寝多在枳。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小田溪古墓中,挖掘出大批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确认了这里是巴人祖先安息之地。
不是说始祖禀君“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之中,其船浮者以为君。他姓船不浮,独禀君能浮,因立为君。”对一个善于操舟的民族,他把陵寝选择在这里,一定是这块江岸的特殊地理打动了巴人那份心。
西南山地,河道纵横,巴人凭着熟练的舟楫技术,凭着峡江地区丰富的盐源,很快成为一个富庶的民族。为了保护那珍贵的资源,为了种族的生存,巴人不得不与四周强国累世征战,仅与东面拥有半个中国版图的楚国,就进行了长达千年的较量。巴族武士神勇无比,能征善战,手提短于楚国和秦国兵器的柳叶剑,敢于逼近敌人,与对方贴身肉博,刺杀格斗,让敌人闻风丧胆。就是这样武士,还担当了改变中国历史的“牧野之战”的重要角色:“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看到巴族屹立于西南,那巴人先王们,一定是带着欣慰的笑容,安息在了小田溪的。
但战争的峰火,漫过了先人的王陵,楚国军队溯长江而上,巴人向西退却,巴国的疆域越来越小,当巴人被挤压到蜀国的地盘上时,与蜀国的战争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时,已经衰落了的巴族,不知是谁想出了最笨的一招:向秦国求救。长期垂涎于西南版图的秦国,在这千载难逢的良机面前,不仅派张仪、司马错带兵灭了蜀国,也顺手灭了巴国,将巴王俘至秦国,这一年,是公元前316年。
巴王被杀了,英勇的巴人武士们死于战场了,那些族人们从此逃进了深山密林,逃到了祖先的土地上,并栖息在溪河纵横的乌江、清江、长江沿岸,甚至回到的贵州省沿河晓景的蛮王洞。在交通闭塞、万壑交流的大山里,他们隐姓埋名,却默默地执着于祖先的记忆,把巴人的血液传递到今天。正是这样,悠悠二千年后,巴人的后裔——土家儿女,就还在乌江流域生息么?他们崇拜白虎,跳着傩堂戏,住着干栏式的吊脚楼,谁能说巴人已消失在远古的战争之中?
我走在小田溪的这片沙地上,一块块肥沃的田地里,如乌江沿岸任何一块田地一样,种着绿油油的蔬菜和庄稼,谁知道它生长的土地下,竟掩藏着巴人历史重要的秘密。
我穿行在冷清的寨子中,轻轻地放起我的脚步,我脚下这片土地就安息着巴人的祖先,我深怕惊扰了巴人的灵魂。
一户人家坐在院坝里砍猪草,我忍不住上前,向老人打听当年考古发掘的地点,她随手一指:就是你脚下的菜地,发掘后又将土填回来了。
老人还特意告诉我,田坎的外坎下,当年就挖出许多文物。70年代初,生产队要建一个豆腐厂,生产豆腐卖到白涛街上,就在坎边挖土制砖,哪知一下子就挖出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铜器,后来供销社收废铜,生产队叫人挑去一元钱一斤就卖了。不久,又挖出了好几挑这样的破铜烂铁,也是卖给了供销社了。
这个外坎就是乌江的江岸了,那也许是乌江两千年来的洪水的冲刷,才使墓葬的随葬品逐渐露出地面。
正是当地农民的无心发现,才揭开了小田溪巴王陵考古工作的序幕,这些年来共清理墓葬9座,出土文物300余件,除大量的铜器外,还有玉石器及陶器。它们中有兵器铜剑、矛、戟、箭簇、驽机等,礼乐器有铜编钟、钲、铃等,生产工具有铜斤、凿、锯、削等,生活用品有罐、豆、盆、壶等。其中在钲上,就明确有“王”字,说明墓主是在巴族内是称王的,这些高等级文物明白无误地给人以信息。
小田溪寨中的人,虽然多少个世纪来一直守候着王陵,但他们是不是巴人后裔,这应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寨中有几处空地基,我感到奇怪。老人告诉我,房主人邹智福、邹小辉、彭军等5家10余口人,作为三峡移民,去年8月搬迁走浙江了。
我说,他们愿意背井离乡?
老人说,他们先去浙江看过一次,回来说那个地方好,就搬去了。
就在小田溪上游不远处,有一个寨子叫陈家嘴,对面就是白涛老镇。据陈家嘴的陈明熙老人回忆,当年白涛乡场,主要是收购乌江沿岸的山货,野生蕨粑、天麻等。白涛是赶场的地方,而陈家嘴则是纤夫歇脚的地方,纤夫们从涪陵拉纤上来,夜里就息在岸边,一边听着乌江的涛声,一边编打草鞋,准备次日再走乌江。
现在,因三峡电站的修建,乌江水位将抬升,白涛也在搬迁之列,隔江相望的319国道的坎下,已依山而修起了新镇。那么,小田溪巴人王陵,自然也要沉于江底了。
巴山永在,乌江长流。即使沉睡在江底,我想,每个夜晚,巴王一定在那千年不变的涛声中沉醉,并祝福这个从苦难中的民族兴旺繁荣,生生不息。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