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童装 > 纪念三毛

纪念三毛

luyued 发布于 2011-04-01 15:42   浏览 N 次  
说是了解你的,了解有多深?

说是你的知交,相知有多少?

说是你不快乐,到底快乐是什么?

晚上,拿着Echo 的作品集和刚出版的纪念三毛辞世20周年的书《三毛》来到104,在她生日这一天,再读她的文字。一张张熟悉的照片,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勾起了我无限的思考与遐想。

1

在朋友面前我我常提及三毛,别人也常常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三毛。起初对三毛的喜欢仅仅源于对她文字的喜爱,但当读完她十几本作品集,了解她鲜活而短暂的一生后,我才明白我喜欢她的另两个原因:

我敢说,三毛虽然只活了48 岁,但她活一世比我们活十世都多——她是一个真正活过的人。她的一生去过54个国家,所作所为全为自己所想,敢于轰轰烈烈的爱和恨,从来不逼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从来都是面对真实的自己,从来都不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里,从来也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

我常常会好奇,我和三毛,两位出生年份相差近半个世纪,生长环境迥然不同,但面对事物的反应,尽然会出奇的相似。她在那个时代对她所遇到的各种事情的看法与行为,与我在生活中的感触几乎完全相同。三毛说过:朋友,一个很好,两个有点多了,三个未免太多了。我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个人与我相伴。

2

每次提起三毛,大多数人都会问一个问题,她为什么会自杀?

三毛的一生,都在寻求爱,她死于没有了追求爱的动力,死于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了。何西,父母,漂泊,写作,生活,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她爱的源泉,也是她精神的全部。但何西早已去逝;父母孝道已尽(三毛如果不是因为父母健在,她早会在何西去世后就自杀);没有了还想去的地方(88年已经去了最后想去的中南美,89年回了大陆故乡,90年去了新疆和成都);对于写作,最后的滚滚红尘,她几乎是用减短生命的方式换来的剧本,却没得到认可,与金马奖失之交臂~~~这时候的她已经没有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而死亡就是她最后的追求了。

对于死亡,她曾说过:“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她还在其它好些文章中表达过自己对死亡的看法。所以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她死的时候,就像去会一位老友一样,是极其自然,平淡的死去的。从她死之前没有遗书,家中的装扮也可以看出这点。

我每次都会说这句话, 如果那个德国人没有猝死;如果何西没有离她先去;如果她能有个孩子;如果何西走后,她再婚了-----那么事情不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3

如何看待她的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有一段时间,一家报纸神秘兮兮地刊发了一条“独家新闻”,说有一个人(自称是三毛的朋友)专程到撒哈拉沙漠去证实三毛书中所写的生活,结果根本没有看到“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世界。后来他又千里迢迢到荷西的母亲家,了解到荷西的母亲及妹妹根本就不喜欢三毛,甚至对他们的婚事也一直耿耿于怀,认为三毛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并由此下结论说,三毛一直过着虚伪的生活,她欺骗了读者。

三毛大多都是以乐观的幽默地方式在写她的世界,但做为读者我们必须得明白,作者所写大多取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她整天在那里抱怨这,抱怨那,那么还有人愿意读一个怨妇的文章吗?只要我们在她文章中,找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么她的作品也就算真实存在过了。另外,关于何西家人不喜欢三毛,我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对于那样一个敢于追求,不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中的人,她周围肯定会有好些人,讨厌她的,就是对于父母而言,从某种程度上她也不是一位让人省心地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儿。

4

如何看待她和何西之间的爱情。

从纯理性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把三毛当成一个整体,而何西只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认为何西真的很了解三毛,是三毛的知己,那么我可以比较肯定的告诉你,你错了。我总认为,何西并不很了解三毛,他比三毛小八岁,是他的天真与对生活的激情感染了三毛,让她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情也许就像一些人“爆料”的那样,没那么美好,还经常吵架,但这不也很正常吗,他们本来就是普通人,夫妻之间吵架,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夫妻关系的好坏与否不能仅凭是否吵架来判断。我认为他们之间的结合,本来就是及其偶然的,如果三毛的德国男友不是因为突发心脏病猝死,三毛与荷西根本就不会走到一起。

以此文纪念三毛逝世20周年

———2011.3.26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