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童装 > 金克木与周伯通

金克木与周伯通

luyued 发布于 2011-01-29 00:22   浏览 N 次  

金克木与周伯通


文 / 储劲松


在旧书店里淘得一套学者丛书,闲暇时比较着读,感受正印证了一句老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板着一张老脸儿正经说事的,有荒腔野调乱弹一气的;有旁征博引嘈切错杂谈的,有随行就市杂花纷生树的,总之是不一而足。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些学者文章里,我独爱金克木先生的冷幽默。
与那些勇立潮头名声显赫的学者相比,金克木先生是一个内敛自守的人,晚年更是深居简出,以勤奋著作为本分。所以在如我一般的普通读者看来,金先生的名气似乎并不十分大,其著述也就读得不多。但大浪淘沙,最终能够被世人记住的,往往不是甚嚣尘上者,而是甘于寂寞者。金先生精通梵语、印地安语、巴利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据说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其著述和翻译作品更是繁花似锦,洋洋大观。不读不知道,一读乐一跳,手头的这本《人生与学问》,就让我感觉有林中响箭的味道,每一支箭的箭尾上,都绑着一个周伯通。
多年前,作家王朔就自称“顽主”。然而“顽主”并非王氏的发明,当然也并非周伯通或者说金庸大侠的发明,就连战国时闻名天下的幽默大师东方朔和淳于髡,也肯定算不上“顽主”的始祖。这个且不说他。只想说说,“顽”也有档次的高下之分,有品味的雅俗之别。《神雕侠侣》里,像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这般的“顽主”也不算少,“老顽童”周伯通则“顽”出了另一番境界。这个全真教教老师叔一派灿烂童心,在恩怨江湖上,虽然常常惹得正邪两道人物啼笑皆非勃然大怒,然而两派人物又无不因周的存在,深切感受到险恶江湖上,其实自有一番刀光血影之外的大乐趣。学者的泱泱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正如浩瀚江湖,摆出学者派头谆谆教导好为人师者颇多,类似金克木先生这样周伯通式的“老顽主”却不多见。
就某一严肃命题,金克木先生喜似无人陪伴又不甘清静的顽童一般,来个自得其乐式的自问自答。《人生与学问》里,先生类似的对话文章就不少。像《古典小说:〈儒林〉·〈镜花〉》《古今对话:读书》《科学与人生观》《读书法》等等,先生一忽儿作谦虚请教状,一忽儿作跳起怒骂状;一忽儿点头如碓臼舂米,一忽儿摇头如拔浪鼓;一忽儿正襟危坐,一忽儿横刀立马,若身与影对话,似神与鬼切磋,又仿佛两个金克木在争吵磕架,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然而文章却是正儿八经的议论,主题更是切中时弊,高明处在于,他的爱恨和臧否,他的尖刻与宽容,全部隐藏在淡到冷的幽默当中。稍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中了“老顽主”的招儿,云里雾里,弄不清他是谁非谁。
金先生不仅善“搞怪”,他的冷幽默其实无处不在。在《历史的断层》里,先生说:“不知为什么近来清朝皇帝忽然走时,一个个走上银幕和荧屏亮相。尤其是亡国的太后和皇帝,更是再三再四出尽风头,扬名中外。连嘉庆皇帝也以太子身份在《木鱼石的传说》中走访民间。三言两拍温文尔雅里,就把古装戏披了个人仰马翻。在《现代中国文学》里,先生说:“只讲今中之古固然是旧的正统观念作祟;只讲鲁郭茅难道不是另一种正统思想在作怪?”一语道破所谓正统观念的武断本质。
先生似乎很少写自己,但写出来的,必然不是卫道士的“发乎情,止乎礼”,而是顽童真我的坦白。此类文章里,我尤喜他的《遥寄莫愁湖》。六十七年前与一位陌生女伴同游莫愁湖,那偶然的女友,其时未必对他以心相许。然而老来,先生回忆当时情境,却忽然地留恋、浮想联翩乃至多情起来,“二十二岁女孩子的心理,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先生之顽童性情,在这十数字里仿若浮雕,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现在假模假式卖弄学问的半桶水学者太多,像金克木先生这样真正学富五车而“顽劣”到老的真学者日少。先生于2000年世纪之交驾鹤西去,一只脚在黄泉,一只脚仍留在人间,脚趾头仍在哈哈大笑。世无周伯通,学者之书寡淡不堪读。

相关书目:《人生与学问》,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定价29.8元。

《人生与学问》封面链接:http://blog.sina.com.cn/chujinsong



2009.4.1(参考字数1540字)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