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贊解詞--苏菲派
luyued 发布于 2011-01-26 18:22 浏览 N 次苏菲派引(a1-Sufiyyah),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是对伊斯兰教信仰赋予隐秘奥义、奉行苦行禁欲功修方式的诸多兄弟会组织的统称。亦称苏菲主义。旧译“索弗依”。“苏菲”(Sufi)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其词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源自阿拉伯语“赛法”(Safa),意为“心灵洁静和行为纯正”,一说源自阿拉伯语“赛夫”(Saff),意为“在真主面前居于高品位和前列”,一说其品质类似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称为“苏法” (Suffah)部落的人,苦行禁欲,虔诚礼拜,与世隔绝。
苏菲派名称由来
对于苏菲派,学者们一般认为它源自“苏夫”(Saf,即羊毛),因该派成员身着粗羊毛织衣,以示其虔诚的信仰和生活上的安贫质朴,故名。据贾米(1414~1492)谓,“苏菲”作为个人的绰号,由库法禁欲主义者艾布,哈希姆(?~778)所使用,另据较晚文献载,“苏菲”最早用于称呼禁欲主义者、炼金术家贾比尔·本·哈彦(720~815)。9世纪中叶,“苏菲”一词正式出现在阿拉伯文献中。11世纪将穆斯林中的苦行禁欲主义者通称为“苏菲”。阿拉伯伊斯兰教学者称呼该派成员为“穆泰赛维夫”(Mutasawwif,即苏菲家)。1821年法国东方学者托洛克用“苏菲主义”(Sufism)称呼该学派。
苏菲派历史
世纪末8世纪前期 苏菲派于7世纪末8世纪初产生于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的库法和巴士拉等地。它是穆斯林虔诚信仰和宗教热情的产物。早期的苏菲派是虔诚的穆斯林以守贫、苦行和禁欲为特征的民间个人宗教修行方式。他们’严格遵奉经训、教法和履行宗教功课,效法先知穆罕默德及门弟子早年的虔诚和简朴生活,不满倭马亚王朝宫廷的奢侈腐化和统治者之间的争权夺利,期望通过克己守贫、苦行禁欲来表示抗议,求得内心的纯净和精神上的慰藉。他们身着粗毛织衣,不贪图现世的物质享受,注重个人宗教功修,清心寡欲,沉思冥想,长期诵经、祈祷、斋戒和坐静,徒步朝觐,隐居独修,或出家漫游四方,沿途宣教,靠别人施舍和个人劳动为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库法的哈桑·巴士里(?~728)、巴里赫的易卜拉欣·本·艾扎姆(?~约777)、巴格达的麦尔卢夫·克尔黑(?~816)等。后该派逐渐传播到叙利亚、希贾兹、也门、埃及和波斯等地,在一些学者和下层穆斯林中奉行。但被当局和逊尼派教义学家视为“异端”。
8世纪后期~9世纪后期
8世纪后期起,苏菲派由苦行禁欲主义逐渐发展为神秘主义,以宗教理论的形式出现。在阿拔斯王朝时期,随着翻译运动的兴起,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各种哲学和宗教思想渗入伊斯兰教,其中新柏拉图主义和印度瑜伽派的修行理论对苏菲派神秘主义的形成以很大影响。该派的学者以《古兰经》某些经文为依据,又吸收各种外来思想,著书立说,以神秘主义哲学阐述教义及功修,提出以对安拉的爱为核心的神智论、泛神论和人主合一论等,形成一种诸说混合的苏菲主义。8世纪末以女神秘主义者拉比尔·阿德维娅(约717~801)等为代表,提出神秘爱主的主张,认为安拉是永恒爱的对象,人类的灵魂最主要的本质是爱。爱能使人们与安拉相接近,引导人们达到安拉的道路是全神贯注的爱,而不是敬畏,也不是希望。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与安拉合一。
9世纪中叶,艾布·苏莱曼·达拉尼(?~850)提出通过神秘的直觉认主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对安拉的认识,是凭借个人灵魂的闪光所获得的一种神秘的直觉,而不是通过理性和公认的圣训。后埃及禁欲主义者左农·米斯里(?~860)提出神智论(Ma‘rifah)的观念,使苏菲派的教义趋于完善。他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最终与安拉合一,只有通过沉思冥想,全神贯注想往安拉,使个人纯净的灵魂与安拉精神之光交融合一,才能真正认识真主,除此而外,别无他途。以波斯神秘主义者比斯塔米(?~875)为代表,提出“万有单一论”(Wahdat al-Wujud)的泛神论观点,认为安拉的本体包容万有,而万有归于独一的安拉。人通过不同阶段的修炼,达到“无我”(fana’)的最高精神境界,被安拉所吸收并与安拉合一。
9世纪后期起,遵奉逊尼派教法的苏菲派学者力图将苏菲教义与正统派信仰相协调,逐渐使苏菲神秘主义发展成正统教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为维护伊斯兰教信仰的统一,苏菲派的著名学者穆哈西比(781~857)、哈拉兹(?~899)、祝奈德(?~911)、卡拉巴基(?~995)、萨拉吉(?~988)、侯吉维里(?~1071)和库萨伊里(?~1074)等,从《古兰经》和圣训中为神秘主义寻求理论根据,用逊尼派教义和教法观点系统阐释苏菲的学理和功修方式,主张认主独一论,反对苏菲“非遵法派”离开伊斯兰基本信仰的异端言行,提出穆斯林应在遵循教法、履行宗教功课的基础上,从事道乘修持,并宜称苏菲派是真正的正统派。
10世纪初~13世纪
10世纪初波斯苏菲派著名代表哈拉智(858~922)提出了“人主浑化”的观点。他在诗中写道:“我即我所爱,所爱就是我;精神分彼此,同寓一躯壳,见我便见他,见他便见我。”因其自称“我就是真理”,被阿拔斯王朝宗教法庭处以磔刑,成为苏菲派的殉教者。从此,苏菲派受到当局的迫害。该派神秘主义的理论虽已形成,但思想庞杂,观点各异,未形成统一的学说和组织形式。从10世纪末起,该派以伊拉克和叙利亚为中心,逐渐在北非、西班牙、波斯、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11世纪,伊斯兰教权威教义学家安萨里(1058~1111)把苏菲派的观点经过理论综合,将神秘主义的爱主、直觉的认识论和人主合一论等思想纳入伊斯兰教正统信仰,摒弃了苏菲派漠视履行宗教功课和泛神论的主张,其学说成为伊斯兰教义学的最终理论形式,成为官方的信仰。
13世纪,西班牙神秘主义哲学家伊本·阿拉比(1165~1240)将苏菲神秘主义发展成以“万有单一论”为核心的泛神论哲学思想体系,给神秘主义赋予哲理和思辨的性质。苏菲派在伊斯兰思想文化领域十分活跃,出现了阿卜杜勒·卡迪尔·吉拉尼(1078~1166)、叶海亚·苏哈拉瓦迪(1153~1191)、伊本·阿塔尔(约1142~1220)、伊本·法里德(1181~1235)、鲁米(1207~1273)、萨迪(约1203~1292)、哈菲兹(1320~1389)、纳格什班迪(1314~1389)、贾米(1414~1492)等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他们在教义学、经注学、圣训学、教法学、伦理学、文学、诗歌等领域作出了贡献,享有盛名,掀起了苏菲主义的文学和思想运动,在伊斯兰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菲派哲学思想
苏菲派的宗教哲学思想,主要以《古兰经》和圣训的有关经文为依据,吸收新柏拉图主义和其他宗教神秘主义的功修理论及礼仪而形成的庞杂思想体系,未形成统一的教义和学说。根据该派著名学者的基本理论,其共同性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1)在安拉与万物的关系上,主张“万有单一论”。该派认为,安拉是独一的绝对的真实存在,宇宙万物源自安拉的统一。安拉通过外显或外化为宇宙万物才得以表现他的绝对存在,安拉是自然界存在的本质,除独一永恒的安拉外,没有其它的永恒存在。宇宙(即大世界)和人(即小世界)是安拉万能创造的外显,它们是幻象的、暂短的存在,终将归向独一的安拉。
(2)在安拉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以无限热爱安拉为核心的人主合一论。该派认为,爱是安拉的一种完美德性,安拉以它普遍的爱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以爱的属性。对安拉的绝对信仰是至尚的爱,而不是敬畏和希望。无限喜爱安拉是认识安拉的根本前提,只有时刻想往、赞念和喜爱安拉,通过精神修炼和灵魂的净化,才能与安拉合一。
(3)在认识论上,主张直觉认主的神智论。该派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智力和知识是安拉赋予的。人的认识来源和对象是独一的安拉,人生活的意义是认识安拉的神智(即关于安拉的知识),人们只有借助直觉的内心灵性感受才能获得知识。认识的方式是通过沉思冥想,启开灵知之门,进入“无我”的精神状态,与真主之光交融,才能达到认主的目的。
(4)在两世观上,主张出世主义。该派认为现实世界和人生犹如旅途,是短暂的、即逝的;而后世是人生的归途,是永生的、长存的,故不要贪图今世的荣华,应从心灵中摒弃今世的浮利和私欲,抑恶扬善,苦行禁欲,使灵魂得到磨练。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主张忍耐、屈从,与世无争。
苏菲派宗教功修方式
苏菲派的宗教功修方式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肉体的修行指节食、苦行、禁欲等。精神的修炼一般分为3个阶段:教乘、道乘和真乘,即在履行法定功课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内心沉思冥想,净化灵魂,达到“无我”精神状态,与真主合一。苏菲派分为虔修者和普通信徒两部分。虔修者穆里德出家到道堂,在导师穆尔希德的指导下学习教义的神秘奥义和接受功修的秘传,进行集体或单独的功修,循级而进,一般信徒过世俗生活,按规定进行定期的宗教活动。有的教团将道乘修持分为忏悔、禁欲、断念、守贫、坚忍、信心和满足7个阶段,有的将精神修炼分为冥想、近主、爱慕、畏惧、希望、渴望、亲密、稳静、凝视、确信10种状态。该派的主要宗教仪式是念诵“迪克尔”,内容包括“清真言严、“作证词”、《古兰经》文及赞颂安拉、先知的诗文等,旨有“打开心灵之门,获得真主的光明”。念诵“迪克尔”形式可分高念、低念和默念。有的教团将音乐、舞蹈、诗歌引入念“迪克尔”仪式,并伴以各种动作,以增强念诵者的宗教感情。据传,该派最早使用赞珠(即苏卜哈)。
苏菲派团体组织
9世纪时苏菲派出现了以导师为核心的小团体,10世纪时在各地建立了小规模的聚会场所或道堂(即扎维叶),后发展成建筑规模较大的清真寺飞宗教学校和修道的中心。12世纪后,在道堂的基础上各地形成了常设性的教团组织(即互助会、兄弟会),首领由德高望重的大苏菲担任长老,各自规定了宗旨和修炼方式。各地的教团互不隶属,各行其是。15世纪起各教团进一步扩大,有的建立了分支组织,道堂拥有大量的瓦克夫土地和宗教公产。师承传系由早期传贤制演变为导师世袭制,形成了等级制度,成员对长老要绝对服从。长老逝世后其墓地成为信徒拜谒的中心。各教团多以其创始者的名字命名。各教团的师承传系(即道统),由各自的首领生前指定继承者给予秘传,并赐予师传凭证(即道谱、印章、证书、经典、遗物等),以继承道统。
在伊斯兰教史上,苏菲派在世界的教团组织约有200多个,著名的如卡迪里教团,里法伊教团、沙兹里教团、毛拉维教团、巴达维教团、纳格什班迪耶教团、提加尼教团、苏哈拉瓦迪耶教团、契斯提教团、萨法维教团和赛努西教团等。上述教团,除萨法维教团奉什叶派信仰外,其余均为逊尼派苏菲团体。苏菲教团的活动曾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迄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仍有其活动。苏菲派的神秘主义思想仍在文学、诗歌、哲学著作及广大穆斯林的宗教、社会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
教派分支
伊斯兰教苏菲派在中亚与中国新疆地区的别称。因其首惯被尊称为“依禅”(Ishan)而得名。中亚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创始者白哈乌丁(1318~1389)去世后即被尊奉为“哈兹拉特依禅”(哈兹拉特,即阁下、大师)。15世纪以来,苏菲派在中亚有很大发展,一些苏菲主义教团创传者的“凯拉玛特”(即奇迹)成为吸引群众的一种力量,圣徒崇拜与麻札朝拜的仪式十分盛行,苏菲派对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教团首领作为精神领袖的地位与世借政治有了密切的联系。在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发展到第三代大依祥和卓阿赫拉尔(?~1490)时,他就以宗教领袖身份参与中亚侯赛因王朝宫廷政治活动,获得很高的声望,而且据有众多的土地和财富。至第五代大依祥和卓麦赫杜姆·阿扎姆(1461~1543)时,以纳格什班迪耶教团为主的依禅派巳成为中亚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组织的社会力量.从阿赫拉尔开始,该教团通过加强与东察合台系王朝的政治关系打开了向中国新疆传教的大门。麦赫杜姆·阿扎姆于1533年后亲自到新疆喀什、叶尔羌等地宣教,获得成功,从而为依禅派在新疆的传播打下了基础。麦赫杜姆·阿扎姆去世后,其于嗣为争夺宗教继承权发生分裂。幼子伊斯哈格(?~1599)另立门户,称“伊斯哈格耶”,并在1580年来到新疆,在叶尔羌汗国马哈茂德汗支持下扩大本派势力,逐渐取代了原亚萨维教团与乌瓦伊西耶教团的优势地位.同伊斯哈格相对立的是其长兄依禅卡朗,其追随者称为“依禅卡朗派”,原词为“伊沙尼耶”(Ishaniya,即依禅的势力范围),汉译“依禅派”。该派在中亚布哈拉、撒马尔罕以及阿富汗均有传播。1620年,依禅卡朗之第四子穆罕默德·优素福进入中国新疆喀什噶尔传教,从此开始了依禅卡朗与伊斯哈格两系和卓及其领导的白山派与黑山派在新疆长达300年之久的宗教政治斗争,对新疆社会历史影响巨大。至近代以来黑山派与白山派间的教权角逐方告平息。由于早期教团纽带的松弛,导致各个有实力的依禅形成各自独立的苏菲主义分支组织,通称为依禅派,分布于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7-01· 推荐阅读:冰岛的两本校
- 07-01· [转载]神奇风光
- 07-01· 组合蔬菜减肥又健康
- 07-01· 博士蛙旗舰店官网_博士蛙
- 07-01· 馒头脸准新娘紧急瘦脸秘
- 07-01· 青蛙王子明推介筹逾11.7亿
- 07-01· 5种瘦身流言 让你越减越肥
- 07-01· 为孩子制作食物的6个法则
- 07-01· 童装批发‘1+N’标准样式
- 07-01· 纸尿裤便宜_832
- 07-01· 七言诗:慧 人情幻作千杯
- 07-01· 育民小学吧对于每一位望
- 07-01· ※奇迹惊现蓉城※:成都
- 07-01· 小毛虫的蜕变!
- 07-01· [推荐]小毛虫们的出色世界
- 07-01· 音乐家艾惠秀德艺双馨 于
- 07-01· 金悦人生步步高理财计划
- 07-01· 我的小孩子
- 07-01· [转载]我的小孩子
- 07-01· 2010年7月17日---河西万达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