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皮革 > [转载]满族语言

[转载]满族语言

luyued 发布于 2011-06-24 11:36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满族语言作者:满族后裔

满族文字的创制 满族有自己的文字。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各部的需要,命额尔德尼等借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立“无圈点满文”,史称老满文。由于蒙、满语言有差别,借用蒙文字母不能全部表达满族语言,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指派达海,在借用蒙文字母上加“圈”或“点”,把原来不容易分清的语音区别开来,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

满文的创制,为传播满族文化、书写公文、编写历史、翻译汉文经史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满文在清朝被定为“国书”。皇太极就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辽、金、元史,在军旅之余品读研究。满文的应用,对于我国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了解和学习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使祖国语言比清代以前更加丰富了。

满族文字作用的消退 由于17世纪40年代以后,大量满族人入关,同时大量汉族人移居关外,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包围及环境的影响,使得入关的满族人及留在东北的满族人,逐渐地习用了汉文。虽然清政府一再强调“国语骑射”不可偏废,并采取了很多办法,但都未能如愿。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经召见宗室公宁盛额,宁盛额不能用满语回答。乾隆皇帝以满语为国家的根本,而宗室贵胄却不会应用,感到风俗攸关重大,所以,对宗室子弟10岁以上者增加了考试。乾隆皇帝亲自考满语、弓马,考试成绩优秀者,赐给花翎、缎匹作为奖励;成绩低下者,停止应封赐的爵位,作为惩罚。

1980年左右,在岫岩搜集到4份敕书满族文字:1675年(康熙十四年)12月14日(农历,下同)封托托里及其妻郭洛洛氏的敕书;1751年(乾隆十六年)11月21日,封彰武泰父母的敕书;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11月20日,封彰武泰祖父母的敕书;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0月25日,封关德明父母的敕书。此4份敕书均为满、汉两种文字,证实了朝廷是用满、汉两种文字行公文的。此外还搜集到一些教科书和族谱,也是用满汉两种文字抄写。

现今,满文除在满族自治地方的印鉴、标牌或满族书刊(如《满族文学》)上尚采用满汉合壁的形成使用之外,基本已停止使用了,而且这种使用也仅是民族的一种象征。懂满文的人也廖廖无几。

语言

满族语言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先于文字存在。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据考证,满汉语共用最晚当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

玛玛。满族本称呼父亲为“阿玛”,因受汉语“爸爸”的影响,转变为“玛玛”。

讷讷。满族本称呼母亲为“额娘”,因受汉语“妈妈”的影响,转变为“讷讷”。

妈狐子。“妈狐”满语为假面具之意,指舞蹈时戴在脸上的道具。大概假面具是令人害怕的,故转变为强盗的代用词。除强盗之意外,又增添了妖魔之意,常用来吓唬幼儿。

拉察。由契丹语流为方言,本为勇敢之意,后转变为形容办事果断。

罗嗦。满语意“不利落”,今仍用原意。

呼喇。满语为风、动物,又为风、动物声,今为象声词。

秃鲁。满语“事不履行,约不践言”之意,今仍用原意。

八来。满语意“妄”,今仍用原意,口语常说“胡诌八来”,即无稽之谈之意。

喀喇。满语意“黑”,今指墙隅之处。

稀罕。满语意“合意”,今为喜欢之意。

拉忽。满语意“遇事疏忽”,今仍用原意。

扎孤。满语意“治”今为治病之意。

巴齐。满语意“少前进步。”今为巴结之意。

小驹。满语意“小人”,俗以小驹为贱人之称。遇事不肯服从辄曰:“我不是小驹”,今仍用原意。

打扮。满语意“过奢侈”,今用来形容妇女好装饰。

邋遢。满语意“迟慢”,今用形容不爽利,不洁净。

搪塞。满语意“话熟流不停”,今为推诿之意。口语常说支吾搪塞。

活络。满语意“话不真也”,今为商议未定之意。如说个活络话。

哆嗦。满语意“苦楚耐得”,今为发抖之意。

特勒。满语意“绷皮张布”之态,今为衣履不整之意。

嗒嗒。满语意“嘴张开了”,今为无事在一起闲说话之意,或形容小儿刚学话。

扯勒。满语意“辅砖砌石相牵连”,今为彼此牵连,办事不果断之意。

集合。满语意“来了”,今为聚会在一处之意。

撇拉。满语意“碟子”,今以器物之口不规则为撇拉,如撇拉碗等。

疏单。满语意“远了”,今为亲友不常往来之意。

哎呀。满语惊赞词,今仍用于惊赞。

喂呀嗬。满语“卫拉特”转音,人杰之意,今用于表示惊赞。

愕哟哟。满语“轻笑人之词”。今仍为轻笑之词。

糊里巴涂。满语意“人粗鄙”,今为头脑迟钝,办事不精明之意。

糊里吗地。满语意“因循”,今为人不懂事之意。

特特塔塔。满语意“轻浮不定之貌”,今为泄泄沓沓之意。

嘎拉哈。猪羊后腿上的距骨。

哈什蚂。林蛙。

喝咧。唱。

急眼。暴怒。

哈拉。肉变质。

兀突。水不熟还未凉的那种温度,如兀突水。

现今语言中满语痕迹 还有些满语词汇,虽然在日常用语中消失了,但还留在一些老人的记忆里。如星星布达(小米饭)、特(坐)、牙布哥(走)、等。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