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皮革 > 战国策译析 卷二十 赵策三上

战国策译析 卷二十 赵策三上

luyued 发布于 2011-06-28 11:13   浏览 N 次  

suiyuan品读战国策

卷二十 赵策三上 12 篇

1 赵惠文王三十年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輓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钓(?)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钓(?)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赵惠文王三十年,齐相安平君田单问赵奢说:“我并不是不喜欢将军的兵法,我所不佩服的,就是将军用兵太多。用兵太多,耕种的人就会少,粮食运输也就供不上。这是坐以待毙的办法,我不采用这样的办法。我听说:帝王用兵不过三万,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一定要有十万、二十万才去指挥,这就是我所不佩服的地方。”

马服君赵奢说:“您不仅不了解用兵之法,而且也不明了军事形势。吴国的干将宝剑,试肉可以砍断牛、马,试金可以暂断盘。如果靠近柱子用力击柱,宝剑就折为三段,如果往石上猛击,宝剑就碎为百片。现在拿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国的军队,这就类似‘击柱’、‘击石’那样。况且,很难有象吴国干将这样好的宝剑。如果剑脊薄,则剑刃易卷;剑近刃处厚,则剑刃不可断物。如果兼有剑脊厚、剑近刃处薄两个特点,但剑头上没有剑环、剑柄、剑珥的便利,那只好握着剑刃去刺杀。这样,还没有刺别人,握剑的手已经被割断。您如果没有十万、二十万的军队,即使有剑环、剑柄、剑珥的便利,只用三万人,就想在天下逞威,这怎么可能呢?而且,古代天下分为万国,都城虽大,周围也没超过三百丈的;人虽多,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如果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对付这些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现在,古代的万国已经分为战国七雄,如果都有几十万的兵力,这样打起仗来,若以三万军队去对付,旷日持久,经过几年,恐怕您也会遭到当年燕昭王攻入齐都临淄那样的结局吧。从前齐国拿二十万的兵力进攻楚国,经过五年才结束战争;赵国拿二十万兵力进攻中山国,经过五年才胜利返回。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两国进攻,怎么会有谁敢说‘我用三万兵力去救援他们’呢?现在,千丈的高城,万家的大邑,互相守望,而要求拿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之城,那只能围住城的一角,进行野战就不够用了,您还想用这点兵干什么呢?”安平君田单长叹一声说:“我的见解不如您啊?”

2 赵使机郝之秦

赵使机郝之秦,请相魏冉。宋突谓机郝曰:“秦不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阴辞楼子曰:‘请无急秦王。’秦王见赵之相魏冉之不急也,且不听公言也,是事而不成,魏冉固德公矣。”

赵国派遣机郝到秦国去,请求秦王任命魏冉为相国。机郝之客宋突对机郝说:“秦王不任命魏冉为相国,楼缓如果仍为相国,一定会怨恨您,这对您不利。您不如暗地告诉楼缓说:‘让我去请求秦王不要急于任命魏冉。’秦王见赵国不急于要求任命魏冉,一定不会听您的话。这样,秦王任命魏冉为相国之事不成,楼缓一定会感激您,秦王任命了魏冉为相国,魏冉也一定会感激您。”

3 齐破燕

齐破燕,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仇赵。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燕、赵必不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以燕以赵辅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

齐国大败燕国,赵国想帮助燕国救亡图存,乐毅对赵王说:“现在您没有同盟国,就单独进攻齐国,齐国必定与赵国为敌。您不如要求拿赵国的河东之地交换齐国从燕国得来的河北之地。赵国有河北之地,齐国有河东之地,燕国与赵国就一定不会争夺河北之地,这是因为齐、赵两国友好。用河东之地增强齐国,又以燕、赵两国辅助它,诸侯就会痛恨齐国,都会倒向您,去共同讨伐齐国。这样正是借诸侯之力来击败齐国啊!”赵王说:“好。”于是拿河东之地与齐国交换河北之地。楚、魏两国恨透了齐国。楚国派昭滑,魏国派惠施,都到赵国去,要求共同进攻齐国,帮助燕国救亡图存。

4 秦攻赵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赵以公子郚为质于秦,而请内焦、黎、牛狐之城,以易蔺、离石、祁于赵。赵背秦,不予焦、黎、牛狐。秦王怒,令公子缯请地,赵王乃令郑朱对曰:“夫蔺、离石、祁之地,旷远于赵,而近于大国。有先王之明与先臣之力,故能有之。今寡人不逮,其社稷之不能恤,安能收恤蔺、离石,祁乎?寡人有不令之臣,实为此事也,非寡人之所敢知。”卒倍秦。
秦王大怒,令卫胡易伐赵,攻阏与。赵奢将救之。魏令公子咎以锐师居安邑,以挟秦。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几,廉颇救几,大败秦师。

秦国进攻赵国的蔺、离石、祁三地,并已攻下,赵国派公子郚到秦国去做人质,请求献出焦、黎、牛狐三城,与秦国交换蔺、离石、祁。赵国背约,不献出焦、黎、牛狐三城。秦王发怒,派公子缯去赵国要求交出三城。赵王派贵人郑朱对公子缯说:“蔺、离石、祁三地,离赵国很远,而离贵国很近。因有先王的圣明,又有先臣的努力,所以我们有了这三地。现在我不如先王,连国家都顾不上治好,怎么能顾得上蔺、离石、祁呢?我的大臣不好,所谓交换城池,都是他们干的,我一点也不知道。”赵王终究和泰国背约。

秦王大怒,派胡易出兵讨伐赵国,进攻阏与。赵将赵奢领兵援救。魏国派公子咎带领精锐部队驻扎在安邑,两面夹攻秦军。在阏与大败秦军,秦军返回,又进攻魏将魏几。赵将廉颇救援魏几,大败了秦军。

5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楼缓欲以赵合秦楚。富丁恐主父之听楼缓而合秦、楚也。
司马浅为富丁谓主父曰:“不如以顺齐。今我不顺齐伐秦,秦、楚必合而攻韩、魏。韩、魏告急于齐,齐不欲伐秦,必以赵为辞,则伐秦者赵也,韩、魏必怨赵。齐之兵不西,韩必听秦违齐。违齐而亲,兵必归于赵矣。今我顺而齐不西,韩、魏必绝齐,绝齐则皆事我。且我顺齐,齐无而西。日者楼缓坐魏三月,不能散齐、魏之交。今我顺而齐、魏果西,是罢齐敝秦也,赵必为天下重国。”

主父曰:“我与三国攻秦,是俱敝也。”曰:“不然。我约三国而告之秦,以未构中山也。三国欲伐秦之果也,必听我,欲和我。中山听之,是我以王因饶中山而取地也。中山不听,三国必绝之,是中山孤也。三国不能和我,虽少出兵可也。我分兵而孤乐中山,中山必亡。我已亡中山,而以余兵与三国攻秦,是我一举而两取地于秦、中山也。”

赵人富丁想让赵国联合齐、魏,楼缓却想让赵国联合秦、楚。富丁担心主父赵武灵王听从楼缓的话,而与秦、楚联合。

赵人司马浅为富丁对赵主父说:“不如和齐国一致行动。如果我们不跟随齐国去进攻秦国,秦、楚两国必然联合进攻韩、魏。韩、魏两国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国不想攻秦,必然拿赵国不联齐攻素为借口,那末不攻秦的帽子就要戴在赵国头上,而韩、魏必然抱怨赵国。齐国不向西攻秦,韩国必然听从秦国,对抗齐国,韩国对抗齐国而与秦国亲善,必出兵进攻赵国。如果我们与齐国一致行动,而齐国不向西攻秦,韩、魏两国必然与齐国绝交。韩、魏与齐国绝交,他们都会为我所用。而且,我们和齐国一致行动,齐国就不会不向西攻秦。从前,楼缓住在魏国三月,未能拆散齐、魏的邦交。现在我们和齐国采取一致行动,而齐、秦两国果然向西攻秦,这样,齐、秦两国疲惫了,赵国必将成为诸侯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赵主父说:“我们和齐、韩、魏三国一道进攻秦国,这都会弄得疲惫不堪。”司马浅说:“不会这样。我联络三国,把赵国未与中山国媾和之事告诉他们。三国决定攻秦,结果他们一定会听从赵国,让赵国和中山国媾和以后再去攻秦,中山国如果同意与赵国媾和,这样,我们以三国的力量使中山国屈服,让它割地;中山国如果不听从,三国必定会与中山国绝交,这样中山国就孤立。三国如果不能使我们与中山国媾和,那末,我们以此为理由,可少出兵攻秦,三国也无话可说。我们一方面进攻中山国,另方面又与三国攻秦,而遭削弱孤立的是中山国,中山国必亡。我们灭亡了中山国,以多余的兵力与三国一道攻秦,这样,我们一举就可以获得秦和中山两国的地盘。”

6 魏因富丁且合于秦

魏因富丁且合于秦,赵恐,请效地于魏而听薛公。教子欬谓李兑曰:“赵畏横之合也,故欲效地于魏而听薛公。公不如令主父以地资周最,而请相之于魏。周最以天下辱秦者也,今相魏,魏、秦必虚矣。齐、魏虽劲,无秦不能伤赵。魏王听,是轻齐也。秦、魏虽劲,无齐不能得赵。此利于赵而便于周最也。”

魏国想通过富丁与秦国联合。赵国害怕,要求割地给魏国,听命于齐国的薛公。有人告赵人子欬对赵相李兑说:“赵国害怕连横阵线成功,所以要求割地给魏国,而听从薛公之命。您不如让赵主父拿土地去帮助周最,请求魏国任命周最为相国。周最在诸侯中对秦国是很不友好的,如果他做了魏相,魏、秦两国的关系就会产生裂痕;齐、魏两国虽强,可是没有秦国支持,就不能对赵国有所损害。魏国如果不同意任命周最为相国,这就削弱了齐国;秦、魏两国虽强,没有齐国支持,也不能获取赵国。所以,请求魏国任命周最为相国,这样做,既有利于赵国,又有利于周。”

7 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于赵

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于赵。三言之,赵王不听。出遇虞卿曰:“为入必语从。”虞卿入,王曰:“今者平原君为魏请从,寡人不听。其于子何如?”虞卿曰:“魏过矣。”王曰:“然,故寡人不听。”虞卿曰:“王亦过矣。”王曰:“何也?”曰:“凡强弱之举事,强受其利,弱受其害。今魏求从,而王不听,是魏求害,而王辞利也。臣故曰,魏过,王亦过矣。”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