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皮革 > “贵而能贫”

“贵而能贫”

luyued 发布于 2011-06-21 12:32   浏览 N 次  

“贵而能贫”

富与贵,贫与贱,人们历来习惯连在一起用。在构词法上,富贵或贫贱这类词汇也被称为同义反复。

其实,富与贵或贫与贱都不是同一层面上的表意。

富表示财物的富有,贵则表示地位的高贵。与之相对,贫则表示财物的匮乏,贱则表示地位的低下。

固然,在钱与权可以互换的社会,富可达贵,贵可致富。反之,贫可生贱,贱则多贫。

由此看来,社会是语词产生的土壤。所以,社会意识折射在汉语词汇中,就有了富贵、贫贱这样的词汇。

然而,富未必贵,贵亦不等同富。同样,贫未必贱,贱亦不等同贫。

纵观历史,在传统的重本抑末的社会中,事工商者被视为贱业,但其中富甲一方的陶朱公大有人在。而腰缠万贯反呈乞儿状的富翁,也不乏其人。

百年树人,真正贵族的养成没有个两三代恐怕不行。

因为真正的贵,还不仅是地位之高贵,还是一种从骨子里都透着的高贵。不然,地位再高,也被人轻蔑。

最近因所谓曹操墓的发现,热议曹操。曹操在当时被骂为“赘阉遗丑”,就是因为他是宦官养子之子。宦官在东汉权势熏天、炙手可热,可谓地位很高,但却为人们所蔑视。这种蔑视,让自幼养尊处优的曹操内心留下了深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致使后来他的反智心理时常发作。

上述议论的产生,是源自我读到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一句话。范仲淹为他曾经工作过的南京应天府书院写过一篇《南京书院题名记》。在这篇文章中,他称赞书院的创立者戚纶“贵而能贫”。

这里,范仲淹所说的“贵”,就是一种精神的高贵。讲的是戚纶,其实也是范仲淹的自况。自幼贫困,通过努力,用知识走向了仕途。首先范仲淹拥有的,就是这种精神的高贵,最后走向了地位的高贵。范仲淹是北宋历经几代酝酿出来的士大夫群中的一个。

“贵而能贫”,是说贵而堪贫,贵而安贫,清高自尊而能够忍受物质的贫困。这个意思,范仲淹在“贵而能贫”前面说的四个字就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清德素行”。

贵不以贫富分。精神的高贵是一种深层次的高贵,是一种前面说的骨子里的高贵。有了这种高贵自尊,便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可以粪土万户侯。所以宋代以来的士大夫作为一个群体,敢于抗争皇权,抗争强权,不为名利地位所拘。固然,亦有士大夫无耻者,但这不是主流。中国知识人的骨子里是有着“贵而能贫”的自尊的。

不过,自尊有时也会沉睡,需要唤醒,成为自觉意识。

窃以为,任何时代,“贵而能贫”都殊为可贵,都值得光大。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