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运动鞋 > 养老服务:要“养身”更要“养心”

养老服务:要“养身”更要“养心”

luyued 发布于 2011-04-09 15:44   浏览 N 次  
在我所采访过的上海民政干部中,普陀区民政局的党委书记、局长曹道云曾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曹道云是个“有心人”,他本着对老百姓的关爱、创造性地设计并实施了许多“养老、扶贫、助学”的政策措施,有不少后来都被全国民政系统加以推广。比如,仅在“养老”方面,他就率先探索建立了“政府购买式”、“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功能输出式”等多种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建立了“十分钟为老服务圈”,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乐、助托”等服务,实施独居老人“守望工程”……所以,曹局长去年也被评为全国57位“道德模范”之一。

其实,曹道云不过是上海数以万计的民政干部中、最突出的一位。通过他的事例,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上海的民政系统,这些年里一直在为积极发展养老事业进行着不懈努力。

随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养老服务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人们迫切需要政府利用公共财政和社会组织能力,及时地解决由老龄化所带来的一连串问题。

众所周知,上海市政府这些年对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十分巨大——

从2005年起,上海每新增一张养老床位,市级财力就要直接补贴0.5万元,区县财力按1:1配套给予补贴;2008年,上海民政局将“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00家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等个4养老项目,再次列入市政府要办的实事当中;由上海市慈善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出资2000万元,有重点、有步骤地对农村薄弱养老机构进行改造改建;同时,为了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自2001年以来,上海政府先后从建设用地、小区规划、公用事业性收费、税和费、建设财力补贴、就业贴息贷款、促进就业发展、医疗保险等50多个方面给予“民间养老院”扶持……

目前,上海的计划是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也就是俗称的 “9073”:即为3%的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为7%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补贴;90%老年人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培育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资源,供家庭自主选择……

必须认清的是:正因为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财政尚不可能承担起全部的养老任务,所以民政系统必须也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引导,鼓励商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但目前,真正进入养老领域的大资金还不是很多,这跟养老服务的分散化、复杂化、风险化有关。如何能集中优势、产生规模效应呢?

我们知道,大多数老年的生活水平是比较低的,这跟他们无法再继续工作、创造财富有关。除了子女赡养外,自己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不高,如果子女在外工作,“空巢老人”增多,“居家养老”的难度也加大了。美国某些地区的经验是,可以引导老年人搬出现有居所,住进专门的敬老院或老年公寓,把住房暂交政府或下设的公益基金、进行集约式管理,形成可资租赁的“房屋银行”,用这笔收入回馈给老人养老,同时也解决了养老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另外,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2007年,上海市民平均寿命期望值也首次突破了“81岁”——81.08岁。也正是由于城市中有着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的存在,他们的健康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想,在对待“养老”的问题上,我们的思路不必囿于仅仅是“对老人生活起居进行物质方面的照料”,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关心。

上海的老年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退而不休”、仍有精力活跃在社会上的人士,除了饮食起居之外,他们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度过寂寞和孤独(以前曾创造“断指再植”奇迹的上海著名外科专家陈中伟,就是因为子女在国外,独自回家因故不慎坠楼而死的)。如果说,由民政部门出面,成立某种非营利性组织,把有着同样兴趣和生活习惯的老人们结合成为各种“俱乐部”,或者是组成“结伴式老年公寓”(德国即有此方面的尝试)。这能使住在全城不同地区的老年人,通过活动,在交往中彼此照顾、问候,构成一个“虚拟社区”也算是一种“互助性、结伴式养老”模式——其实,许多老年人并不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是害怕一旦有麻烦信息传达不出去、贻误了救护。

这种组织经常能召集老年人进行共同的娱乐、讲座、比赛等集体活动,使得老年人不仅在身体上得到照顾,在心理上更能得到安慰,甚至不少老年人还能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养老服务既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在这方面,可做的文章还有很多。但社会化养老的最终目标,一定是对老人“既养身、又养心”!让所有的老年人,继续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

上一篇:四大名琴 下一篇:天花吊顶展区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