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运动鞋 > 在北大“志愿亚运与我们的成长”演讲内容精选

在北大“志愿亚运与我们的成长”演讲内容精选

luyued 发布于 2011-01-30 14:22   浏览 N 次  
“我们要成长。成长的关键是看到我们教育不足的一个关键是思维的禁锢严重,突破性不大,我不是鼓励所有学生都应该去行走世界,而是看清行走世界的根本目的是放大自己的格局,看看原来世界还有如此多震撼自己心灵的东西,原来还有这么多机会,自己不应该天天盯着想着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考托福雅思GRE出国逃避中国教育落后现实,大学生净是干一些业务员的跑腿工作,不是看低业务员,而是大学四年求学价值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Edward Kuang


题记:齐天下亚运自行车志愿信使团(13名八零后大学生组成的环国自行车团队)于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大学五四活动中心,以“志愿亚运与我们的成长”为主题演讲,宣传广州亚运的同时,讲述这批八零后“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志愿服务”的故事,和提倡“大学生应该走出校园,社会历练,从而更有目的、更有意识地回到学校求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理念。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演讲人,我名字叫邝其昌。我来自广东的一所外语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去年结业。首先我必须说明的是,北大,是我唯一有底气演讲的学校。因为,按照传统的标准,我是个很烂的学生,被打压和排斥的人,我大学旷课四年,我家人起名字已经说明一切,()课极()()狂,所以叫邝其昌。但是北大精神乃蔡元培校长提出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孕育了不少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有识之士,正是因为这种宽容和自由,才让我能够敞开心扉讲述我们内心最急切表达的思想和忧虑。

在此时此刻的中国,思想无禁忌,宣传有纪律。(因此,某些话语目前还不方便公开)我今晚的演讲从“亚运会的基本知识、我们如何一路宣传亚运会,到我们走遍中国看到的人、发生的事来反思我们的成长,思考如何为社会进步做更多事情”后半部分的担忧和顾虑,从社会现实出发,可能会包含很多敏感内容,主要用意是我们大学生不能太理所当然地想象和虚构社会现实,志愿者不能太幼稚地简单贡献微笑,而要自我成长成熟走向强大,从而更好地改变中国的某些落后。



何谓齐天下精神?
齐天下的核心理念是“读书破万卷,行走万里路,志愿服务阅人无数”,这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我认为简单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不利于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而所谓美国的“individualism”这种个人主义精神,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看得到的历史发展之年,在中国生命力不会很强,因为我们首先要尊重历史发展,理解中国精神:中国的几千年文化沉淀排斥这种“简单的自我价值实现”,我们是一个君权、父权传统久远的国家,封建传统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尊重这种文化传统,最好的方式不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而是两者的结合。

所以,我们不是只骑自行车的团队,因此我们不叫“骑天下”,我们觉得体育精神应该与推动社会公益精神结合,向天下卓越和平凡的人一同看齐,因此叫“齐天下”。我们目标是十年环球骑自行车,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又通过骑自行车创造一种新的公益形式:用自行车联结中间很多热爱体育、热爱户外的人,来共同做公益活动,推动环保发展、改善贫困问题、改变落后地区教育问题,这是我们齐天下的基本使命。
齐天下两位创始人,一个读万卷书,一个走万里路,中间得到了很大成长的我们都觉得:我们应该向身边的大学生推广这种成长理念!大学我旷课四年,时间都用在图书馆疯狂读书,目前为止,还远说不上说读书破万卷,这是我正在一直努力的事情,但我们团队的另外一位创始人王卫,他就有绝对的实力来代表“走万里路”:他在大专三年寒暑假,走遍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完成了环国骑行,八三年的他已经荣誉满身,不仅是中国首位环国骑行的中国吉尼斯记录,还是奥运火炬手,他选择的人生活法就是“帮助全国的大学生周游列国,环游世界,成长自我”,一辈子投身公益,这是他的精神支柱。我的精神支柱在于读书,然后改善中国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因此,我们倆产生了很大的交集,走在一起,成立了齐天下团队,两位创始人的精气神组成了齐天下基本的核心精神。



齐天下的三次成长大事件:
2008年携祥云火炬广州-北京 庆奥运,宣亚运
2009年东南亚六国骑行,宣传亚运,推动年轻一代走出国门
2010年后的“亚运心,民族情,龙行中国”31少数民族21省市(到珠峰、环台湾)
... ....
十年环球,于奥运年、亚运年骑行世界各国。
目前,我们团队骑行的队员有13人:王卫(08年广东职业工程技术学院毕业)邝其昌(0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结业)温漾波(09年郑州大学毕业)陈友胜(残疾人培训中心08年毕业,辞掉英国领事馆工作)徐新华(大二肄业,辞掉工作)牟阳江(广东工业大学09年毕业)杨兆宇(广外09年毕业,中断江门日报记者工作)黄鸿章大爷(71岁的环国自行车老手,8年中国海军)杨梓龙(广外大三请假)蓝志豪(广外大四)江剑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三休学一年)蒋京玲(广外大三休学一年)林海清(广东工业大学休学一年)

5个在校大学生请假、休学,7个大学毕业不久,1位花甲老人。13个人中有8个人去年完成了东南亚六个国家骑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我们除了勇气,其它的所剩无几:没有钱借钱,没有时间就休学,不会骑自行车现学现走(蒋京玲),有老人(黄伯),残疾人(陈友胜),我们不是要去感动中国,而是要去感动自己,人活一辈子,始终要在年轻的时候疯狂一次,人生不狂妄少年。

(中间的是上面骑行的图片和案例介绍,这里省略不阐述)



广州亚运志愿信使精神:用超越体育竞技比赛的格局去看亚运会
我们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示亚运盛会,广东历来敢为天下先,作为广东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一种突破精神,于是我们大胆地尝试把体育竞技精神,变成可以推广的流动公益精神,我们在尝试。
广州亚运...
(大量长篇介绍亚运会历史渊源、发展、广州亚运的特色等等,这里省略)




大学生的成长课题:成长more than 成功,成功之前的成长

我们选择壮游,行万里路为成长,少年强则国强。未来十年,环球骑行,失败了,是一笔人生财富;成功了,就是财富人生。我们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路有多远,我们就走多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身体力行,去传递一种信心、力量、和勇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勇敢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选择成长这个主题?
我们之所以选择成长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市面上我们目之所及都是大谈特谈“如何成功”的书,在学校里面的讲座都是很功利地讲述如何面试,如何求职,如何顺利进入五百强这样的讲座,这样的技术类型讲座不是不好,而是有过于单一的引导性。我们被社会的风气浸淫,很幼稚地认为工作和职业的成功就是人生的成功,求职的失败就是大学的失败,我们无形之中被引导到一个扭曲了大学精神的领域,大学的目的是成功求职吗?难道评判你在大学教育的成功标准是“最后有没有找到工作吗”?

因为大家目光和格局都只停留在寻找好的工作岗位,难怪很多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是失败的。格局和眼界如此之低,肯定是失败的。

大学最可怕的就是以短期效益为导向,而不是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磨砺,以短期有没有用来去挑选阅读的书籍,以短期有没有用的标准来去上课思考,最终“越有用的死得越快”,因为每个人都朝“越有用”,就造成了短时间内过度拥挤,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的培养。举例地讲,九十年代互联网狂潮中大部分人是死在过度拥挤之中的,多人去挤独木桥,大多数必然是被挤掉的。而其它的羊肠小道却没有人走,没有人再尝试游泳过去,于是,游泳过去的就被认为是天生的成功者,其实,他们在另类地开辟了一条路而已。
急切地关注成功,反而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大部分的人在渐渐丢失竞争力而被淘汰就是因为从来不关注自己的真正综合素质的成长,而只是关注自己的职业成功。实质上不矛盾的两者,放在现实就是那么矛盾。

一个人职业的成功依靠的是强悍的专业素质和较完善的人格素质,虽然厉害的大学能够提供专业质素训练,但是依然无法与社会实操能力对接,中间的关键就在于专业能力以外的人格素质的轻视和缺失。当今中国的大学只有少数学校才能够真正系统培养一个人的学术思维,而专业能力是在批量化生产中是不可能有品质出来的,因为人的才能不可以标准化地批量生产,连哈佛大学如此一流的MBA班级出来的学生都在实操领域面临重重挑战,更不用说世界上大部分的学校究竟能提供什么。因此就造成了专业没有很强,人格素质不强导致可塑性太差,姥姥不疼奶奶不爱。

学校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实操能力强的人的,(专业实操能力是经过大量的实践和失败总结经验积累起来的),学校本来应该建立健全人格和完善个人综合素质的地方,却当成是工厂这样去打造产品,最后就造就了我们目前的既无专业能力,人格素质也极差的尴尬的双输局面。


大学能够提供的是看世界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超越社会大众视野的高度,从而使学生具有可塑性,不是就业实力和职业技能培训。
具有可塑性的人就业实力是很强的,大部分的职业失败首先不是专业的失败,而是专业外的人的品质太差。不是道德品质,而是没有职业精神,也没有职业修养意识。
这就是所谓的“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现在大学出来的,既无才,又无德,干两个月人就跑的应届生,说是没有职场经验,实际上话说得很清楚,你不可信任。

而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家长,至今还没有看清楚,学校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学术机构,而是党政机关,利益集团,现在衙门化也越来越严重,一个体现就是就业率不上去,学校就无法办学和运营,家长要投诉,社会要抱怨,因此课程设计、师资应用都不是根据我们学生虑,而是根据国家维稳的利益需要,学生找不到工作要闹事啊,家长有意见啊,国家首先要安稳人心的动荡,你的个人成长先放一放吧。
这些困境,加上老师和教授的问题,更加是火上浇油。一个大学生要成长,老师是关键,老师和教授有什么问题?
我们观察教育在一代人身上的后果,要推前二十年或三十年,才能找到根源,找到时代的流变如何有形无形地塑造“、从深处养育人的素质”——今天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的老师,大致是文革前的大学生或文革中的知青,我们进入大学是在七十年代未,那时我们的大学老师若在五六十岁,那么,他是在民国年间接受的大学教育,而我们在五六十年代上中小学期间的老师,则是在民国年间接受中小学教育……
再前推到民国,四十年代精英如储安平之流的中学老师,大致是“五四一代人,五四一代人如蔡元培陈独秀之流,则他们的私塾老师就是清末一代人……
我们再来向后推算:今天二十岁到三十岁一代年轻人的家长与老师,大致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今天在两课(英语、政治)考试中挣扎长大的少年人,则十年二十年后将要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执掌教育大权,带着今天我们看到的集体人格与集体素质,去教育我们的孙辈……
如此推算,以百年中国历史变化之剧,文化断层之深,一代与一代之间教育品质的差异,乃直接造成今日全民素质不堪补救的后果,这后果,又是未来教育后果的层层前因。
要之,教育的功德,教育的遗患,在于隔代见效的因果报应。
---陈丹青《《退步集续编》




所以,大环境是对我们很不利的,时代对我们而言是歌舞升平地好的,同时,却也是我们面临教育发展不足和滞后的糟糕时代。
所以,我们要成长。成长的关键是看到我们教育不足的一个关键是思维的禁锢严重,突破性不大,我不是鼓励所有学生都应该去行走世界,而是看清行走世界的根本目的是放大自己的格局,看看原来世界还有如此多震撼自己心灵的东西,原来还有这么多机会,自己不应该天天盯着想着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考托福雅思GRE出国逃避中国教育落后现实,大学生净是干一些业务员的跑腿工作,不是看低业务员,而是大学四年求学价值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只有看清楚世界的无限可能性,才有可能给自己的生命无限的遐想,和创造不一样的未来。整天跟一帮考公务员B待在一块,一个人的交友选择和交游范围就决定了TA的格局和水平,从大来看,国家和民族前途是堪忧的,从个人来看,一眼可以看到尽的人生活得太没有品质了。或许对得起父母,但什么时候对得起自己?难得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对得起父母?然后我们继续像我们父母一样去“期待”自己的子女?
所以,在我们成功之前,我们要尽量成长自己,把握好行走世界的本质是发现和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和机会,不仅仅是看风景和心灵感悟。
我们要成功,首先要成长。

北大学子现场问题采集及分析(待续)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