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童装 > 泣血忠孝与冲冠一怒为红颜幌子背后的皇帝梦

泣血忠孝与冲冠一怒为红颜幌子背后的皇帝梦

luyued 发布于 2011-07-02 04:28   浏览 N 次  

泣血忠孝与冲冠一怒为红颜幌子背后的皇帝梦

2011-02-15 17:33

泣血忠孝与冲冠一怒为红颜幌子背后的皇帝梦

(南窗下人)

看了纪录片《公元一六四四》,说的都是些老话题。这一年大明气数已尽,从西边来的李自成坐上了北京的龙椅,然而东北的多尔衮也正在厉兵秣马、志澄天下。在这个明清更迭的时候,纪录片对当时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吴三桂做了比较突出的描述,特别对吴三桂反复的艰难的抉择进行了颠三倒四的描述和臆说,似乎要对吴三桂的行为开脱什么一样。按理说,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值那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想什么都可以为自己找着依据的。成了王,自己去重新写这段历史,败为寇,那也任由别人如何去写好了。这一年,李自成39岁、多尔衮33岁、吴三桂33岁,他们分别率领的大顺军、清军和关宁铁骑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三支军事力量,所形成的类三角关系是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然而,正如纪录片里所说的在历史的关键时候,关键人物与关键力量形成的合力改变了历史的模样。此时,李自成已经坐上龙椅,多尔衮正提军剑指中原,为的亦是那把椅子。也没有理由说当时煎熬中33岁的吴三桂不是觊觎着那把椅子!这一想法竟然让我越想觉得有些来头,从吴三桂的内心到行为居然惚兮恍兮地暗合于此。在改朝换代的当口,大多是群雄并起你争我夺都试图位隆九五。李自成在北京的龙椅只坐过四十多天,历年的战争只赢得了如此匆忙的王朝,最后却落个不知所终(至今悬案);最大的赢家多尔衮问鼎中原真正完成了大清的定国开基,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死后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不是九五胜似九五。后又被其侄子顺治皇帝追论谋逆,落个掘墓鞭尸、挫骨扬灰的下场,此举端的蹊跷,皇太极、多尔衮、孝庄、顺治的故事至今疑案重重。正是因为在历史的这一断面上李自成和多尔衮比吴三桂更给力,更接近那高高在上的皇权,加之吴三桂精心设置的一个个幌子,从而掩盖了吴三桂从33岁开始一直做到死的皇帝梦。

吴三桂从来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杰出青年,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然而其父辈的不光彩行径是如何让他在如此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我们不得而知。大凌河一役,其父吴襄在驰援中逃亡而下了大狱,舅舅祖大寿却是直接投降了清朝,恩师洪承畴及众多同僚相继都降了清。就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他却擢升为辽东总兵而镇守山海关。如此除开他具有勇冠三军的能力与曾“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的良好环境外,其让人难以想象的斡旋功夫着实了得。在这个时候他具有的复杂社会关系没有让崇祯对他戒备,反而是委以重任,用现在的话说叫占据要害部门。如此人物绝非笼中之物,非要在自己的一生中整出几个大浪来不可。倘是崇祯身边有个诸葛亮式的人物,也定能象看魏延一样看出他脑后长的反骨来。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的来临,李自成准备进攻北京时他应该是第一次觉得机会来了。这使得他把进京勤王的路途走得漫漫长长的,“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一路摇摇摆摆只到了河北丰润李自成就破了北京,崇祯绝望地自缢煤山,由是他重新退回山海关。他一路摇摇摆摆的究竟是在思考什么呢?这一路的迁延不急行使他把君臣关系早抛之脑后了,谈何忠孝?!他一定在权衡着当下的几股力量之中自己究竟算老几,盘算着自己如何接近那把闪亮的龙椅!我们可以粗略地数出从1644年到1678年这三十来年间他曾经扯出的几个幌子,这几个幌子比较有说服力地掩盖了他一直做着的皇帝大梦,也是因为这几个幌子,使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各一。

幌子之一就是上文提及的甲申三月的勤王。李自成将大半个中国的大明势力涤荡一空,在内无守将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崇祯冒险调吴三桂从山海关出兵勤王,本身就是一着险棋。关外虎视眈眈的大清一定时刻注意着李自成进攻北京的动向,在这样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如何保存自己的有生势力是吴三桂思考的重大问题,这便是迁延不急行的原因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北京城破了,崇祯死了,李自成俘获了他的父亲及家眷。更关键的原因是吴三桂明白当下这三股军事势力的强弱,明显感觉自己确实是垫底的货色,无有十分把握,如何称孤?就在这个当口,他毅然抛弃了“忠”的幌子,拾起“孝”的遮羞布,反明降大顺,这是他的第一反第一降;

幌子之二是与父亲断绝关系。在十分煎熬的抉择之中,如何平衡好自己之外的两股势力,使自己在当间站稳,这确实是一很难拿捏的尺度。在得知大顺对其父“拷掠甚酷”时,他觉得这是一平衡两股力量的另外一个契机。吴三桂再次毅然抛弃了“孝”的幌子,拾起“忠”的遮羞布,传书至北京,和自己的父亲吴襄断绝一切关系,你李自成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了!这让我想起刘邦看见吊在油锅上的父亲时对项羽说的煮吧分我一杯羹一样。在历史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候,一些关键人物在自己的“大目标”面前往往表现得六亲不认,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就会改变历史!这是吴三桂反大顺的重要理由,誓剿灭“闯贼”,为崇祯出殡,匡扶大明。然而当前吴三桂的势力尚不可与大顺抗衡,他此时想到了虎视眈眈的多尔衮。他对多尔衮提出的“裂地以酬”的目的十分明显,自己欲王中原,割地以酬多尔衮的出兵,作出放牛娃儿想把牛卖了的架势来。你想匡扶大明,这江山得是人家大明的才对,这时你不是把江山都看成自己的了怎么的?这天下想称王者现在怎么只有你吴三桂一人呢?狡猾的多尔衮不吃这一套,他完全捏准了吴三桂的“七寸”,给出的回复却是“裂土封王”,他的筹码就是吴三桂的存亡。在如此生死的权衡中,第一次皇帝梦宣布破产。历史不可能去假设,往往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相互作用下确定了方向。吴三桂高举“忠”的幌子引清入关,降清反大顺。这是他的第二反第二降;

幌子之三就是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女人在一部中国历史中扮演过多次重要角色,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掠获了吴三桂的小老婆陈圆圆,男人们一向把打醋仗看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理所当然地成为吴三桂的第三个幌子,进一步为反大顺、开关纳清提供充足的理由。一个女人和他的千秋大梦比较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但他适时地抓住了这一事件的敏感性,把这个幌子用得很成功,以致三百多年来传说不断,吴三桂把大家一耍就是几百年!然而从他绞杀南明的坚决行为来看,看不出他是为自己红颜做的来,竟跨境俘杀南明永历皇帝。我们从永历皇帝给吴三桂那封低三下四的信中知道大明的气数彻底尽了。吴三桂彻底剿灭大明的所有残余力量,其实是使自己的皇帝梦在实现那天变得更理所当然!

幌子之四是反对削藩,救出作为人质的儿子。在滇东北有座山叫观斗山,这个地方一直流传着吴三桂在此踏马观星斗的故事,做了几十年的皇帝梦什么时候才来呢?这一次他终于称帝了,说的是复明,可大明的朱家人几乎被他绞杀殆尽了。这一次他再一次表现得六亲不认,代价是整个家族的性命。至此,他最后一次反清,实现准皇帝梦。

我们了解吴三桂只是从一部清史与各种传说中获得的信息,传说经过了几百年的添油加醋可信度显然已经很低了。然而清史是人家大清写的,不顺眼的地方撕去几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吴三桂反反复复的个中缘由一定还有其复杂性,但是他的多次反复却是事实。无论如何,所谓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他的性格的狡诈与无情确实让人难言。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http://nchxr.t.sohu.com/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分享到搜狐微博上一篇:华国锋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王明富讲话下一篇:老乡会馆介绍分享 | 评论 (5) | 阅读 (42) | 固定链接 | 发表于 17:33 | 最后修改于 2011-02-24 21:59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