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运动装 > 媒体动力引发的笑场--看《赤壁》后感

媒体动力引发的笑场--看《赤壁》后感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3 09:02   浏览 N 次  

自从去年新浪网第一次刊登吴宇森要拍摄《赤壁》的消息后,我就一直关注着相关的新闻。

自小就是三国迷,相关的内容自然不会放过。

早期关于三国的电影,连续剧,漫画,游戏,基本一个没有放过,都有过较多的接触,而这一次的接触,却叫我更加感受到媒体给予影视作品带来的前先动力--提前笑场。

吴宇森拍摄《赤壁》有意安排了一些缓解紧张场面的内容,给予影片的节奏带来不错的效果,而实际观看中,部分轻松愉快的镜头的确带来一丝笑意,但真正能达到“笑场”的,的确没有几处。

但在电影院的情况则是爆笑连场,而且这次的笑场跟其他影片却不相同,不同在于影片即将演到“笑场”处时,已经有人开始笑了。当影片真正演到“笑场”处,好像更加在于一些人的意料当中,直接把“笑场”推向了高潮。

我是《赤壁》首映第二天看的,第一天各大娱乐报纸已经大篇幅的刊登相关的报道,报道中比较多的是针对一部以史实为背景的影片中的“笑场”,并一一举例来说。也就是因为这些例子,让我在影院中听到这样的声音:“听,马上到了”,一个男的对旁边的女的说,随后便是影片中的“匹女有责”这段“笑场”。在刘备还没有给诸葛亮递饭的时候,场里已经有人开始“呵呵”暗笑了,等刘备说出“多吃点吧”的时候,笑场很自然的从暗笑成为了大笑。

而作为没有看过任何评论的人--我女朋友,却在“略懂”,“不愧为大都督”处笑了其他,而针对媒体称为“笑场”的环节,只有“萌萌”笑了一笑。

我也是先了解各大报刊杂志的评论后,去看的影片。而过程中,我也自然而然的针对影片中媒体称作“笑场”的部分提前做了预警和集中精神。这种先入为主,提前预警的感觉,说实话,真不舒服,给予轻松看影片的感受带来不少目的性。

而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媒体评论的引导性,即使这个“笑场”只有一分的笑意,而最终通过引导,也会带来五分的感受。

《赤壁》分为上下两集,每集2个小多小时,剧情安排虽不拖拉,但也有些臃长,看到最后时,我看的腿都有些软了(下班后看的,坐的时间太长了)。不过整体来说,在不对史实针针相对的时候,影片整体的感觉,剧情,视觉效果都还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针对被渲染后的“笑场”来说,只能说媒体很强大,“笑场”还算好。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