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羽绒服 > 中国服装文化 “穿”越30年

中国服装文化 “穿”越30年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2 18:50   浏览 N 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短裙出现,加上“迷你”两字,曾经被部分保守媒介视为洪水猛兽。

《时装》引导时尚

1979年,法国人皮尔·卡丹应邀来到中国,可能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由此打开了中国一扇服装时尚的大门,中国由此诞生了第一本时尚类杂志《时装》,出现了第一所专业服装院校北京服装学院,中国设计师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中国人的服装,慢慢告别了过去单一流行的款式和颜色,造就“千树万树梨花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装美景。

1979年春天,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一片“灰、黑、蓝”形成了鲜明对比。27年后的2006年,中国设计师谢锋带着他的服装品牌成功登陆巴黎时装周,成为中国设计师进军国际时装界的一个标志。

1980年,外贸部一名年轻宣传员申请创办一本杂志《时装》。这是中国第一本时装、时尚类杂志,这名宣传员就是《时装》杂志的第一任社长程天宝。

现任《时装》杂志社社长周长青说,第一本杂志印出来后,程天宝发动同事到大街上卖,第一期印了40万册,定价0.6元,一年出版4册。《时装》杂志的出版引起了当时世界的关注,外国媒体报道说,这本介绍国际上服装、服饰的杂志,预示着中国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了,并且评论说:中国《时装》杂志的出版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一批新的时装、时尚类杂志开始在国内兴起。

让全国人民穿得漂亮一点

在那个万物复苏,服装杂志兴起的年代,就连中央领导人百忙之中也不忘服装工作,在有关会议上,中央领导强调:要抓一下服装,要让全国人民穿得漂亮一点。

在此之前,中国也有自己的“流行服装”——军装,是年轻人最酷的行头。在北京,谁要是有一套“将军呢”,引来的不只是眼红。改革开放之后,带着强烈意识形态的绿军装,顿时风光不再。人们需要更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西装成为新时代第一种流行服装。很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及了西服,婚礼上出现了婚纱,中国人的穿着已经从最初单一的深蓝灰绿中山装,经历一次次流行时尚浪潮的洗刷,日益多姿多彩起来。

审美观念发生巨变

在服装款式单一的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就可能催生出一款服饰的大流行。一部反映纺织厂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放映后,没人会预料到影片中的“红裙子”会成为中国女性追捧的对象。

1983年,商业部宣布:棉布敞开供应。政策的放开,使喇叭裤、牛仔裤这些时尚服装进入百姓生活中,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热播,也让“蛤蟆镜”成为当时的时尚。

1988年5月10日,北京服装学院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全国性的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新型服装教育高等学府,开始引导服装走向专业化设计。

在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物品愈发丰富、色彩日益斑斓的时代,中国人对于时装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皮尔·卡丹等国外品牌,时尚潮流中“喇叭裤”“蝙蝠衫”等让人记得住的热点服装名词也已成为历史的印记。

实现与世界同步

如今,对于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奢侈、豪华、昂贵早已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是许多人理直气壮追求的目标,对名牌的崇拜也被视为品位高尚的表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燕京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对于服装的观念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北京大红门新世纪服装商贸城总经理薄成书说,“人们穿衣中的条条框框早已被时尚消费观念所取代,对于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我们来说,这些年自己衣装上每一种款式的变化都留下了时代的年轮。”

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

盛世有华服,太平舞霓裳。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服饰的每一次变化,都反映着新中国社会思想、人们观念的每一次改变和进步。

上世纪50年代:列宁装

列宁装: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列宁装在广大解放区的女同志中间就十分流行。耐人寻味的是,在苏联国内并没有“列宁装”一说。“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

上世纪60年代:中山服

中山服:外国人将其称为“毛式制服”,在当时成为男装一统天下的主要款式,而女装基本是在中山装的领子处稍作改良。民间将这种服装统称为干部服。无论男女,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女装,女性身体的曲线特征被有意掩盖起来,裙子、花边、高跟鞋等许多具有女性特点的服饰在公众场合几乎绝迹。

上世纪70年代:绿军装

绿军装:当时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

四个兜:当时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而一般的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个兜”显得尤为珍贵。

的确良:主要用于制作衬衫,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

假领子:一种没有袖子、只有上半截的衬衫,当然它不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时在颈部露出领子。

上世纪80年代:红裙子

红裙子: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牛仔裤: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主流社会拒绝。上海某大学曾经在招收研究生时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就将被拒绝录取。

幸子衫: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在中国热播,女主角身上的学生装成为青年女性最为青睐的服装款式。

比基尼:1986年,一位健美运动员在比赛中穿着一种上下分离的两件式泳衣亮相,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是比基尼首次在国内亮相。

上世纪90年代:内衣外穿

内衣外穿:麦当娜首创的这种穿衣风格席卷全球,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

“别理我,烦着呢”:无从考证究竟是谁把这句有点自嘲的话最先印到自己的圆领汗衫上的,几乎在一夜之间,把“挣钱累,没钱苦”、“累不累啊”等穿在身上的满大街都是。

韩流:最早有人穿着破着大窟窿的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穷得没钱买衣服,只有少数经常阅读时尚类杂志的人才知道这是一种新潮流。类似的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叫“韩流”。

21世纪:撞衫

撞衫: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追求个性、标新立异已成为人们服装中重要的元素。

绝版:为了防止“撞衫”的尴尬,很多精明的商家把绝版当作新的卖点,甚至在一些服装摊上你也能看到这两个字。

无季节: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掠过你的视线。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流动的紫禁城:这场被称为“把紫禁城穿上身”的服装秀创意奇特气势磅礴,自2002年创办以来不断推陈出新,并一直在全球各地巡演,经久不衰。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艺术完美结合的一项大型系列展示。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