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饰品 > 哈,小星星变奏曲

哈,小星星变奏曲

luyued 发布于 2011-04-03 03:16   浏览 N 次  
1多么可爱的《小星星变奏曲》呀~
这是莫扎特一首脍灸人口的名曲,是莫扎特旅居巴黎时所作的四首钢琴变奏曲中最杰出的一首。有人以为这支乐曲的主题是一首法国民谣,可这却是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有好几个国家,都用不同的语言歌唱。歌词的开头是“啊,妈妈,我要告诉你我的苦恼”,因此,很容易推想到这是倾诉爱慕某青年的情歌。
这首乐曲原题是《依“啊!妈妈,我要告诉你(Ah,vousdirai-je,Maman)”的十二段变奏曲》,C大调,K.265。主题的节奏与旋律,是最单纯、简朴的,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合适、可爱又富魅力的变奏。每段的音群与音型都做了一点改变,而且愉快自然地流泻着,生动地表现了小星星活泼可爱、变幻多端的模样。

http://media.cool8.tv/nfsroot/podcast/2006/20061229/1167378944335s7nvuvsj7g.mp3

2。此版本为“canon”诸多版本中最出色的一个,是由英国著名羽管键琴演奏家、音乐学家莱帕德(R.Leppard)指挥,英国室内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演奏,SONY唱片1982年录制的。
下载(音质:320VBR)

3。野蜂飞舞The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或其他器乐独奏的小曲,原是俄国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今日,这首风格诙谐的管弦乐小曲,已脱离原歌剧,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通俗名曲。

http://www.artfan.cn/2005102922502121253/2006-12/200612172142390437.mp3

4。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小夜曲

我们知道,李斯特善于改编别人的曲子,而且很多都比原曲出名。本曲虽然不太被大家所熟悉,但是透过霍洛维茨所表现出来的的琴声,李斯特改编的这首小夜曲依然能够让我们浮想联翩,别有一番韵味……

http://media.cool8.tv/nfsroot/podcast/2006/20060920/1158742396419y8gqvc3h4k.wma

5。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

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K448乐曲解释 K448创作背景:1781年对于莫扎特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年份?这不必细说,大家都知道的,莫扎特于萨尔茨堡大主教决裂就在这一年,这也是刚刚来到维也纳的时期,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心情写成的这首双钢琴奏鸣曲,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件。但从莫扎特旅行年表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行程表:

1778年3月23日起居留巴黎。7月3日母病死于巴黎。

1778年9月26日,莫扎特离巴黎,经南锡、斯特拉斯堡、曼海姆和慕尼黑,于1779年返回萨尔茨堡。

1780年11月,莫扎特独自去慕尼黑。1781年1月29日他的歌剧《伊多美内奥》在慕尼黑初次演出,父亲和姐姐也到慕尼黑观看演出。

1781年3月12日,莫扎特奉大主教之命去维也纳。5月间,因不能忍受他的欺压和凌辱而毅然脱离大主教,定居维也纳。
1782年8月4日,莫扎特和康斯坦策结婚。

看了莫扎特几年来到日程,就可以想见莫扎特这首乐曲的创作年代的一些特征,特别是临近他和康斯坦策结婚前他加快了旅行的步伐。也正是1791年这一年,他和萨尔茨堡大主教毅然决裂,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音乐家。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D大调K448第一乐章,由海布勒(INGRID HAEBLER)演奏。选自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变奏曲全集。 海布勒绝对是莫扎特专家, 她的莫扎特兼具女性的聪慧和男性的魄力,人们常说莫扎特是女性音乐,也是由于兼具双重的特点构成所致吧。海布勒是最好的莫扎特奏鸣曲演绎专家之一。她演绎的莫扎特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关注!

第一乐章
http://www.mt77.com/mqjs/mozartmusic/k448/TRACK10.MP3

第二乐章

http://www.mt77.com/mqjs/mozartmusic/k448/TRACK11.MP3

第三乐章

http://www.mt77.com/mqjs/mozartmusic/k448/TRACK12.MP3

6。交响诗:骷髅之舞(圣·桑)

交响诗《骷髅之舞》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于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响诗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乐曲是根据法国诗人亨利· 扎里斯的一首奇怪的诗写成。

http://www.romanceguitar.com/images/song/07.MP3

7。帕格尼尼《模仿钟声的回旋曲》

帕格尼尼六首小提琴协奏曲里包含各种艰难技巧, 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通常叫做《模仿钟声的回旋曲》,中庸的快板,b小调),更被李斯特拿来改编为钢琴曲演奏。这一乐章以轻快 "飞跃断奏" 开始, 是大家最喜爱部分!接下来技巧"近马奏法" 对乐坛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所谓 "近马奏法"顾名思义就是拉琴时弓靠近黑色琴马部份甚至超过, 一般弓要维持在琴桥和琴马间,靠近琴桥则声音变硬变尖, 靠近琴马则变软变模糊, 由此创造出特殊音效。其他帕格尼尼创造技巧以左手拨奏及连续跳弓最常被运用。

下载此曲

小提琴:阿卡多

8。柏辽兹《拉科奇进行曲》(又名匈牙利进行曲)

《拉科奇进行曲》, 本曲又名《匈牙利进行曲》,作于1846年,管弦乐曲,为柏辽兹所作戏剧《浮士德的沉沦》(作品24号)第一部分的选曲,首演于巴黎。《浮士德的沉沦》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的长诗《浮士德》的第一部。1845年作者旅居布达佩斯时,听到匈牙利民间乐曲《拉科奇之歌》后深受感动,于是将此曲改编为管弦乐曲,并用于所作的《浮士德的沉沦》。

http://202.116.9.51/Mus-EDU/Mpfiles/MP1/Unit-5/BERLIOZ-RAKOCZY.mp3

9。

值得一提的是:1840年左右,李斯特就根据此段民歌主题写成了他的第15号匈牙利狂想曲。点此欣赏李斯特第15号匈牙利狂想曲。

10。云雀(格林卡)

格林卡Mikhail lvanovich Glinka,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创始人,有“俄罗斯音乐之父”的美称。他的代表作有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娅》,《马德里之夜》等。他在创作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在形象刻画和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形成了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

http://media.cool8.tv/nfsroot/podcast/2007/20070107/1168099545432tomkrjug2j.mp3

11波莱罗舞曲(拉威尔)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该作品创作于1928年。《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本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舞蹈情节设计为在某西班牙的小酒店,一个茨冈女郎在圆桌上独舞,她的舞蹈吸引了四周的男人,继尔,令人心情激荡的舞曲,像是具有魔力似的将所有人都卷入到这令人如醉如狂的热潮中……

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这部舞曲非常特殊,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

2、主题及答句同样地反复九次,既不展开也不 变奏;

3、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 转调;

4、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5、舞曲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舞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

拉威尔自己对音乐是这样考虑的:“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与节奏始终如一,而用小鼓节奏接连不断地给以强调。一个因素的多样化促成了管弦乐对的渐强。”

http://music.jnu.edu.cn/Mus-EDU/Mpfiles/MP1/Unit-6/BOLERO.mp3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