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服装鞋帽 > 饰品 > 关于东光的历史沿革及人口变化

关于东光的历史沿革及人口变化

luyued 发布于 2011-01-23 19:25   浏览 N 次  

东光县为什么取名"东光"?从何时始?这是研究东光历史首先要遇到的问题。按旧志载,春秋时代,东光为东阳候封地,"东光之名亦即仿东阳取义"。后汉光武帝封耿纯为东光侯;魏甘露三年封石苞为东光侯,晋封刁雍为东光侯,因此称东光为"古东光侯国"。旧志上这些记载虽失于简略,但却是我们今天考证东光地名来历及内涵的唯一依据。

我们现在好多人奇怪,一般县城应位于县域中心,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为便于统治和管理,更应如此。可东光的县城,却偏于一隅,放在县境的最西面,往西一箭之地,跨过运河,就是阜城县境、乃至衡水地界了?

这是对东光历史不了解的缘故。翻开清光绪十二年东光县志所绘制的东光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东光所辖面积比今天几乎要大一倍,南北长90里,东西长110里,运河不是县界,而恰恰是中心线,而县城正好座落于县域中心。按旧志载,当时东光领36铺,713个村。(内有废村23个)河东有19铺,354个村;河西有17铺,336个村。至少在清光绪年间,东光已辖到河西崔家庙、砖门一带。所以过去河西许多文人名士,都称自己是东光人,就是佐证。如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彗生,虽故里为河西谷庄,但却留下"荀词慧生是我名,河北东光是我家"的名句;修编东光县志的第一人,明正德年间的吏部尚书廖纪,,就是现在阜城县码头镇人。

东光于汉高帝四年置县,到今天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建制的沿革,数易其名,几立几废。县域或扩或缩,或大或小。大时"其盛时可兼有数邑之广";而小时,曾几度被分割兼并到相临县或州、府、郡。其大致的沿革情况是:春秋为东阳侯封地;秦属上谷郡;汉初置东光县属渤海郡;南北朝时分割东部为胡苏县;隋、唐合弓高为观州;五代为定远军;宋为永静军;金属河北东路景州;元属中书省河间路;明属京师省河间府;清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

东光的人口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按旧志载,以纳粮田赋为基数,明代东光仅有1657户,38331人;而到了清光绪年间,全县就达到36157户,173986人。明初人口的锐减和清代人口的剧增显然都有其历史的原因。明初的“靖难之役”即"燕王扫北”,河北处在兵燹战乱的中心,东光也难逃其厄,想必定是一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萧然惨景。后来的居民大都是明政权下令移民“实畿辅”,先后由山西洪洞、山东即墨等地迁来,所以明初的人口锐减不难理解。其后到清光绪四百多年的时间,社会相对安定,尤其经过"康乾盛世",勤劳的东光先辈们,在东光这块土地上已经落地生根,蕃衍生息,人口也必然迅速的增长。当然,由于我们现在管辖面积与清代不同,所以,以今天东光33万人口去和清光绪十二年田赋志上的17万人口比较,也没有可比性。但是,我们却能从旧志所提供的资料中,探索出历史、社会与人口的发展关系。

  • 汉华网专栏推荐,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也支持你!


    ---- 霓萍 (Email) 评论于 2007-01-26 19:21:32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