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之六十三:刘郎也是人间客
luyued 发布于 2011-04-04 21:35 浏览 N 次梦回唐朝之六十三:刘郎也是人间客
刘郎,可自称,可他称,化之为典,延展开来的故事很多,蕴含的意味如古井贡!自恨刘姓在人家,人前不敢妄称郎!这是我最无奈的感叹!
(一)
辛弃疾《水龙吟》里说: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属于典中用典,大典套小典;
关于求田问舍,此典最早源于战国后期秦国大将王翦,他 出征前为了不被秦王猜忌兵权在握外出后反叛,而故意在朝堂上跟秦王讨要好的田地房产,明是为自己谋划,实则是为了稳住秦王的猜忌之心。最终王翦得以长终而不像白起一样被秦王砍了脑袋。
此刘郎,是刘备。“求田问舍”,就是整天去咨询房地产价格。故事的由来,据说刘备在荆州刘表手下的时候,广开贤路,礼贤下士。(当然最后找到了诸葛亮)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叫做许汜,去找他。向他抱怨陈登这个人对待贤士态度很糟糕,自己坐大床,让客人坐小床。结果这个人被刘备骂得狗血喷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简单的说,就是:“你这混蛋,空有虚名,整天只知道自己发点小财,整天琢磨着买房子买地,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陈登对你还算好的,换了我,我自己睡楼上,让你睡地板!”
两千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如今的人们,只怕更加尊重对于“求田问舍”更加在行的人。但是,做人一辈子,难道就是“求田问舍”吗?——这个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之于MM们倒也算了,倒是值得自诩有点本事的男人们玩味一下。
(二)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里说:“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此刘郎,是刘彻。
两年前的黄河,流水汤汤,一如昨日。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西汉武帝刘彻离开帝京长安,巡幸河东,率领众臣乘一只大木楼船横渡黄河到汾阴后土祠祭祀后土,此时正值深秋时节,秋风萧瑟,鸿雁南归。
后土祠立在黄河边上,位于万荣县古“汾阴椎地”汾河的交汇之处。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左传》中说:“以父道事天,母仪事地。”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据说五千年轩辕皇帝最早来此,汾阴椎上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娘娘,后来在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始建成汾阴庙,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乃正式立祠。汉武帝十六岁登帝位,承文景之治,轻赋安民,一生执政长达五十四年,是西汉政权的极盛时期。也许是感念皇天后土的泽佑,汉武帝每三年来此祭祀一回,“亲拜望,如此帝礼”。武帝之后,历代帝王多有修葺扩建,后土祠规模之宏大居当时海内庙宇之冠。
中国人文传统中有深厚的山水情怀,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万荣后土祠坐拥山水之胜地,自然成为仁智帝王的绝佳去处。汉武帝一生五次亲来后土祠祭祀,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最后一次来后土祠,泛舟黄河,饮宴中流,此时秋风乍起,秋意正浓,汉武帝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即席而作千古绝调《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香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黄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后土祠后有一座木楼,凭河而立,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为“瞻鲁”,西为“望秦”。托地傍水,居高临险,凭楼远眺,可北瞻龙门,南望华岳,大河壮观,尽收眼底。木楼内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闻名于世,故称秋风楼。
《秋风楼》是一首悲歌,却悲而不伤,写秋日风景,怀念如兰似菊的佳人,情真意切。汉武帝最后一次来后土祠,最后一次登上这秋风楼,远望黄河,黄水奔流,落日溶金,不禁潸燃泪下,此时的汉武帝已不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极盛的一国之君,而是一个慷慨悲歌的诗人。日暮天穷,黄河如带,此时汉武帝年已56岁,贵为天子,拥有三千佳丽九州方圆的他自然比寻常百姓更难抛舍,然而老之将至,莫可耐何。韶华易逝,人生短促的伤感令他击节喟叹。无论帝王还是子民,都无法阻挡时光的流逝,人生的衰老,“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于是在这首辞中的汉武帝以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站立在秋风楼上,远眺黄河,草木荒落,秋叶凄凄,不禁悲从中来,定然有两行清泪落在脸上,无奈人生的汉武帝以一首《秋风辞》完成了一生的黄河之行,也使秋风楼永远的镌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
两千年过去了,后土祠秋风楼屹立在黄河边,秋风瑟瑟,流水汤汤,在天地之间,日落时分,秋风楼如同一位老人,盛满历史的记忆,静静的守候,犹如一尊历史的影子。萧瑟秋风年年是,早已换了人间。一生五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汉武帝被后代诗人戏称为“刘郎秋风客”,无论怎样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终究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
公元13世纪中叶,金代文学家山西绛州人氏段成已,于这一年的秋天也来到了黄河边,登上了秋风楼,面对秋水长天,落霞涛声,自然生出思古之幽情,于是慨然赋诗以承《秋风辞》之余韵:“一曲刘郎棹歌,欢声未已奈悲体力。只今回首空陈迹,依旧秋风卷素波。”
(三)
李商隐的《无题》里的说: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此刘郎,也是刘彻底。与李贺发的是同一感慨,因为,汉武帝刘彻晚年为求长生不老,派使者寻访海上仙方而使者多年未归。唐罗邺曾作诗《望仙台》:
“千山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若是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
(四)
感慨之声,都借他人之事而发:刘郎才气,刘郎安在,刘郎秋风,前度刘郎------
一个男儿,自称刘郎,想说什么?
刘禹锡,我想是唐朝生命力强旺的男儿,他的友人柳宗元离去,他的政敌一批批其去,而他,我在《前度刘郎》里写道:
在那遥远的唐朝的春天
你老终于与友人相会京城
在曲江池岸的杏园
那个士子赏花的地方
自称麦霸 高歌一曲:
二十余年作逐臣
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
老醉花间有几人?
颤巍巍的你走下舞台
饮尽杯中物
掷杯仰笑
余音袅袅
至今缭绕
你可知道,这是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之后回京的狂放!他是另一个李白!李白的狂傲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狂傲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本是谪仙人”;而老刘喜得欢欣,也知天高地厚,他要的是人间之乐 ,一种切近现实的认识和感慨与内心的狂喜和悲伤,使他人生的高八音也能自然地回落。你听:巴山楚是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五)
我们来读: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我们来读: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一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后一首题为:《再游玄都观绝句》。人人只知刘郎在游玄都观的桃花诗中的得意与狂喜,却体会不到他内心的沉思。胡适说:“历史是一为任人打扮的姑娘。”可无论如何打扮,这位姑娘总有原来的基本身材与面相呀!
我时时在想,同为一朝官员,每人总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即使和坤这大贪家也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能耐,也许抗日期间的汉奸也有他美好的愿望,蒋介石、阎锡山都满腹经纶,王安石、司马光同是极品人臣!
什么忠呀、奸呀,是什么时候我们戴这样的有色眼镜看人的?该什么时候我们能以自己的眼睛看人?
让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卸下历史的浓妆,感受老刘走过的路,感受老刘受过的苦,同时进入老刘的时代,进入老刘时代人的圈和人的心,然后读出老刘玄都观里桃花的另一种色彩。
第一首诗原名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按照通行的解说,其背景是: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失败后,刘禹锡和柳宗元等八位支持革新的大臣被贬为司马这样的九品芝麻官,坎坷蹭蹬十年后,刘禹锡才被召回京城。
此时他游了玄都观后,写下第一首诗。诗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一句,大有讽刺意味,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于是又遭到报复,他被贬到更为偏远的广东连州。但十四年后,不屈不挠的刘禹锡重又回到京师,以胜利者的姿态写下了“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豪言。这就是第二首诗的由来。
关于这两首诗的解释,不外如此。这些故事,大家想必早已熟知,中学课本中应该就讲过。在这里我们想发掘一些更深刻的背景故事:
一、“二王、刘、柳”到底是不是进步的“革新派”?
以王伾和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在历史上声名狼藉,口碑很不好。史书载王叔文志大才疏,虽然围棋下得不错,但气量狭窄,见识短浅。王伾更是相貌丑陋的小人,据说王叔文和王伾贪污纳贿,任人唯财,门口挤满送礼的——“昼夜车马如市”。甚至有人怕送不上礼,于是像现在高考时订下考点附近酒店一样,争相给王府附近的饼铺、酒馆送上一千文钱的住宿费,临时住下来,以便能第二天清早,头一个送上厚礼。王伾特意做了个大木箱子,盛满纳贿得来的金银宝贝,晚上夫妻俩都要拿出来看一遍,后来干脆在箱子上铺了被褥,睡在上面心里才舒坦。
二王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对待政敌也是很凌厉的,他们贬了御史中丞武元衡,罢了侍御史窦群,驱韩皋为湖南观察史。《旧唐书》说他们:“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时号二王、刘、柳。”
“二王、刘、柳”虽然有一系列的“革新措施”,后人也常赞许他们限制藩镇势力和打击宦官,但要知道,二王等人也和宦官李忠言、后妃牛昭容勾结在一起,他们和宦官俱文珍之间的斗争,难说不是宦官内部狗咬狗的斗争。至于削藩,他们的政敌干得更漂亮,历史上对“元和天子”及群臣削藩的功绩无不赞叹。
二、贬斥刘禹锡的皇帝、政敌是什么人?
小时候误认为贬斥刘禹锡的皇帝一定是个败家亡国的昏君,可后来却知道,当时的天子是让唐王朝一度又焕发出盎然生气的唐宪宗。史书中夸其为“承十一叶之基运,荡六十年之妖气”,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安史之乱后,唯一杰出的皇帝就是唐宪宗了。唐宪宗李纯和武元衡、裴度等(这些都是刘禹锡的政敌)定策削藩,兵发西川捉刘辟,师出镇海擒李錡,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这些穷凶极恶的藩镇纷纷授首,唐王朝重现了难得一见的中兴气象,有人称为“九世纪中的一抹初阳”。
李商隐《读韩碑诗》曾赞道:“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张祜诗中也夸:“万古元和史,功名万古殊。”就连刘禹锡自己听说了平定蔡州的奇迹后,也写下了“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这样的诗句。
真实的历史往往很吊诡,非黑即白,非忠即奸的脸谱化分法是很荒唐的,正如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品德高尚、学识广博的士子,却一生成为政敌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要把刘禹锡、柳宗元的政敌都想象成白鼻子奸臣。
此外,还要点明的是,刘禹锡写了第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后,引起当时皇帝和权臣们的反感确是事实,但对于他的“报复”也并不算多残酷。刘禹锡本来是朗州(湖南常德)司马,乃是芝麻小官,现改为连州刺史,则是地方行政一把手。用现代的情形来“汇兑”一下,大致相当于由局级干部提升为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官职升了不少,只不过就是地域偏远了点。
再就是,刘禹锡写第二首诗时,皇帝已走马灯般地换了好几位,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当年的政敌几乎死绝,如今重来京师,大有物是人非之感。“前度刘郎今又来”,当然有胜利宣言的意味,但也并不是单纯地耀武扬威,其中包括了对人世沧桑的感叹。
正如金庸小说中写的故事:《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苦练武功后,想找仇家报仇,但吃惊地发现仇家全死光了,杀死他们的不是刀剑,而是时间。因为黄裳沉迷于钻研武功,不觉过了七八十年,那些人全都老病而亡。刘禹锡身体健壮,熬死了唐朝五代皇帝,也熬死了所有的政敌,于今尘归尘,土归土,刘禹锡心中,想必也不尽是胜利的喜悦吧。
同一时段的刘禹锡还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二十余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可以和《重游玄都观》一诗相印照。
金朝元好问读懂了,他在《论诗三十首》中说:“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怒菟葵。”
正象求长生的刘彻汉武皇帝,只留茂陵在人间,难道刘禹锡就没有世事沧桑之感!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25· 消除背部赘肉打造紧致肌
- 06-22· 郑较寻春--水边的阿迪丽娜
- 06-21· 安嘉英(anjiaying)
- 06-20· YE。Life is so beautiful
- 06-20· 中国质检网权威报道 圣恩
- 06-20· 时尚女鞋玫瑰品牌新品
- 06-20· 今天是我的购物节
- 06-20· 三季度鞋子质量抽检 GUE
- 06-20· (转4399论坛)精灵世界杯
- 06-19· [转载]关于我们
- 06-19· 2011年05月23日
- 06-19· 颈环配件康莉女鞋2010中国
- 06-18· 回旋的记忆5
- 06-18· 沉默的六月
- 06-18· 批评家与狂人辩词--评王林
- 06-18· 属于我们的第一桶金
- 06-18· 可爱的阿钒
- 06-18· 王春辰:艺术介入社会--一
- 06-18· 2010年07月09日
- 06-18· 一封90后的我写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