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鞋业发展之我见----从走访中企小看惠东鞋业发展
luyued 发布于 2011-01-13 00:06 浏览 N 次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毗邻港澳,紧靠深圳特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来,惠东县充分发挥地缘、人缘、资源和产业优势,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香港、台湾和中东、欧盟以及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制鞋、化工、纺织、商贸、旅游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其中,以黄埠、吉隆两镇为代表的个体私营制鞋企业已发展成为惠东县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笔者利用暑假期间,走访了惠东县城的一些中小型制鞋厂家。通过参观和采访其主要负责人,使我对惠东鞋业的发展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同时通过上网了解和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整理,并结合自己亲身走访体验的感想感受,完成了此篇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将从惠东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小型制鞋厂的发展概况、惠东鞋业发展存在的隐忧、与温州鞋业发展的对比以及对其的借鉴、对惠东鞋业发展的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惠东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说到中国鞋,或许许多对鞋业发展并不熟悉的人会立刻想到“温州鞋”。那也难怪,温州皮鞋发展早,品牌响,规模大,无论在全国各地还是海外市场都有很大的名气。但是,如果你向一些对中国鞋业发展稍有了解或者从事鞋业工作的人士询问,除了“温州鞋”,还有另一个名字非常响亮,那就是“惠东鞋”!
二十年前,制鞋业在惠东的土地上还是一片空白,谁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制鞋业会成为惠东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位港商的到来,从此改变了贫困落后的惠东的面貌。
1981年,港商李炳好回到家乡惠东黄埠镇开办了首家手工作坊式的鞋厂,从此掀开了惠东鞋业发展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惠东人民的辛勤打拼,如今,惠东已经发展成为以制鞋、鞋材、制鞋技术、流通市场等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分工体系和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格局,成为了国内著名的“鞋城”和“鞋业之乡”,其中惠东生产的女装时尚鞋与浙江温州的皮鞋、福建泉州的运动鞋共同成为了中国响当当的“三大鞋”。惠东鞋业从起步时期的“一把锤子、一把扳手、一桶胶水”的家庭手工小作坊,如今,全县鞋业企业数目已经达到了3000多家,拥有自动化制鞋流水生产线300多条,年产鞋量达6亿多双,年产值达100多亿元,拥有年产鞋50万双以上的企业达70多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0多家,70%的时尚女鞋远销国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培育和发展了一批鞋业知名品牌,目前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以及惠州市名牌产品15个。其中,“牧羊女”、“天鹅星”、“卡菲倪”、“纽曼氏”、“米雅”等10多个品牌更是名扬海内外。此外,惠东黄埠、吉隆两镇早在2002年就被省科技厅评为“鞋业专业镇”。最近,惠东更是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授予了“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荣誉称号。
从2002年起,惠东每两年举办一届大型的“中国·惠东鞋文化节”,通过主题突出、高规格、高档次的集商贸、文化于一体的全国性鞋业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更好地推动了惠东鞋业的发展,打响了惠东鞋业的品牌。通过举办鞋文化节,惠东成功地实现了“让商机走进来、让产品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目前,惠东县已经形成了以制鞋产业为中心,以人造革、合成革和鞋材等生产为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并通过对人才培训、开发设计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格局。制鞋业已经成为了惠东的立县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据统计,2005年惠东全县制鞋总产值18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41%,其中女鞋产量占惠东制鞋总产量的90%,约占广东省女鞋产量的三分之一、全国女鞋产量的七分之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女鞋生产基地”。
由于惠东人民的努力开创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惠东鞋业正在不断地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已经进入的二次创业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围绕“生产基地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名优化、市场国际化、规模集团化”的目标蓬勃发展着。鞋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惠东经济的腾飞,同时也大量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据统计,仅惠东女鞋这一行业,就“撑起”了24万从业人员。
与此同时,惠东鞋“走出去”的战略正在稳步的前进中。惠东在积极发展鞋业经济方面,采取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不断地提高产品品质,同时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珠洽会”、上海国际鞋类展示会、中博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鞋展等国内外鞋类展会,为企业搭建交流贸易平台,并建立起庞大的营销、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大大提高了惠东鞋的知名度,促进了惠东鞋业的发展。如今,无论在“广交会”、中博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鞋展,还是意大利米兰国际皮革展销会,国内外客商都对产自惠东的女鞋赞不绝口,其影响力远及欧美、日本、南非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直逼中外闻名的“温州鞋”!
二、 惠东中小型制鞋厂的发展概况
虽然惠东目前的制鞋厂家达3000多家,但毕竟大型企业只占少数,绝大多数还是中小型企业,甚至还存在一部分的个体户手工作坊,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更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惠东鞋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同时也能从中窥探目前惠东鞋业所存在的弊病。暑假期间,笔者走访的是惠东县城周边的中小型鞋厂,其中重点参观了位于惠东大岭镇的“和生鞋业有限公司”,并对其厂长及其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以下以“和生鞋业”为例,具体介绍一下目前惠东中小型制鞋厂的发展概况。
和生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自主品牌的中小型私营企业,主要生产女装时尚鞋。该厂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成品阶段均自主在厂内完成,并同时拥有手工车间和生产流水线。
该企业和惠东县大多数中小型鞋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结构、生产流程、销售模式以及经营模式等。由于中小型鞋厂大多数由一些私人独力投资经营,而大部分的老板并没有专业的管理和经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些企业通过聘用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士担任厂长,以老板和厂长共同管理的模式进行日常工作。以和生鞋业为例,该企业由两名老板合资兴办,同时聘请一名厂长,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由厂长直接负责,遇到重大问题时即请示老板。厂长下设若干部门,每个部门均有一名负责人,其职责相当于大型企业中的部门经理一职。按照各个部门职能的不同,每个部门负责人下又由不同数目的普通员工构成。其中,生产部门人数较多,主要负责日常生产的手工工作和流水线机器操作;设计部门主要有两名专业的设计人员,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采购部门一般为2~3人,主要负责鞋材鞋料以及各种生产原料的采购;销售部门一般为3~4人,主要负责对外洽谈业务、发布产品、联系销售商、接收订单等工作;运输部门人数也较多,主要负责货物以及原料的运输和装卸等工作;同时,还设有两名厂长助理,主要负责公司内的财务、文件管理等工作,协助厂长监督管理日常生产。总的来说,从和生鞋业可以看出,惠东的中小型鞋厂在部门安排和人员构成方面都比较原始和简单。在人事管理方面,该企业并没有设置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奖罚分配等方面大多按照管理者的个人意愿,也没有对中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或技能培训,管理者对于企业员工的看法依然只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不能很好地做到重视员工的价值,激励、授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更是非常欠缺。由此可以看出,和生鞋业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十分欠缺,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初级的人事管理办法。后来,经过与和生鞋业厂长的交谈得知,惠东大部分的中小型鞋厂也都是采用这一套人事管理模式,甚至在极个别的大型厂家,也是采用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人事管理办法。
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在和生鞋业生产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参观了该企业的手工生产车间和流水线车间。手工生产主要负责鞋料的切割、造型、缝制帮面、粘底、整饰、贴垫、检验以及包装等等,而流水线主要负责绷帮、钉跟、定型等手工难以完成的工序。在手工车间里,可以看到手工灵巧的工人们正在耐着炎热的天气耐心地进行着每一个工序,旁边堆积着的精美的刚制好的女鞋外套更让人不得不对工人们的心灵手巧赞叹不已。通过与生产车间负责人的交谈,我大致了解了该厂从接收订单到成品的生产流程,如下:
接收订单→洽谈、确定生产合同→采购原材料→入库→产品设计→切割、加工鞋料→制作鞋面、造型、整饰→制作鞋底→鞋面与鞋底缝合、定型→加工→产品检验→包装成品
由此看来,虽然在生产流程方面中小型厂家相比大型厂家较为简单,但是还是比较有序的,各项工序也是比较严格的。
对于和生鞋业的销售和经营模式,用该厂厂长的话来说,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见一步走一步”。由于中小型厂家在品牌和企业知名度方面都远远不及大型企业,而且中小型厂家数量多,规模、实力相当,因此,自动送上门来的订单是很少的,大多数订单都要靠销售部门人员出外费尽口舌地推销洽谈获得的。除此以外,中小型企业获得的订单数量都与大型企业相差甚远。不过,让人费解的是,虽然和生鞋业和大多数惠东中小型厂家都处于这种较为“窘迫”的境地,但是,他们并没有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他们并没有聘用一些专业的营销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没有一套自己的营销方案,更不用谈什么先进的营销和销售管理方法了。然而,最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普及的信息化社会,这些中小型厂家竟然连这样一种唾手可得、最简单方便不过的网络都没有很好地利用,大多数的中小厂家都没有建设自己的推销网站或者利用网络进行产品营销。在我与和生鞋业厂长以及相关负责人的谈话中,他们似乎认为,他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并不需要进行什么产品营销,也没有必要建设什么品牌推广网站,这些都只是那些大型厂家的专利,只有大企业才会使用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技术他们不可能实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在本质上、观念上的一个巨大差异,而这个差异也是导致他们企业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必将成为在越发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重要根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不善于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法的中小型厂家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依然存活,最主要的还是靠政府的扶持。由于鞋业作为惠东的支柱产业,因此,无论大小企业,政府都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而从2002年起每两年一度的惠东鞋文化节,可以称得上是诸如和生鞋业这类中小型企业目前最优的产品推销时机。根据厂长的介绍,每届鞋文化节,惠东县政府都会免费给全县所有鞋业参展商提供展销摊位,而且还有专门的花车提供给各个企业在花车巡游活动中进行宣传,同时在鞋文化节中还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帮助各企业推销其产品。除此以外,政府还会经常组织一些企业在国内外各个展销会上展销自己的产品,推广惠东鞋的品牌。然而,这却说明了在整个鞋业发展的大潮中,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自己产品的推广和营销还是被动的,不能主动出击。目前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而尚可维持,倘若日后竞争更加激烈,全县经济朝多方向发展,政府扶持力度有所下降,那么这些中小型企业恐怕将生命垂危啊!
从采访中得知,目前,惠东大多数中小型鞋业厂家在销售环节上都是直接与销售商联系,并没有经过中间商环节,而销售商也不是长期固定的。一般情况下,这些企业会在新产品开发出来后送到广州等地的市场进行展销推广,寻找合适的销售商,当收到合适的销售商的订单时随即开始生产,最后便直接将成品提供给销售商销售。因此,在销售环节上对比大型厂家显得十分简单,而没有固定的销售商更使其在销售环节上存在一定的风险。
综合上述,从对和生鞋业有限公司的参观和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其发展依旧充满了活力,但是无论在人事管理,还是生产环节、销售和经营模式上,都显得不够成熟,以至于存在着许多弊病。在惠东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这一类的中小型企业是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是否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克服这些弊病是关键!
三、 惠东鞋业发展存在的隐忧
惠东鞋业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出口逐年大幅增加、出口平均价格逐年下降、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逐渐扩大等等。但是,虽然目前惠东鞋业的发展呈现着欣欣向荣之势,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隐忧不容忽视。
①档次不够高,价格低廉。相对于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品牌,大部分惠东鞋的档次显然不够高,这也与它的价格低廉有关。惠东主要以生产女装时尚鞋为主,其中主要是PU时尚女鞋。所谓PU,指的是一种非常接近皮质面料的合成革,而这种合成革相对于高档昂贵的优质皮料当然是质次价低了。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样就会制约了惠东鞋品牌的发展。除此以外,随着竞争的愈发激烈,惠东鞋的价格也越来越低。通常情况下,在惠东一双革鞋的利润一般维持在2~3元之间,有的甚至只有5毛钱。而出口的平均价格更是逐年降低,今年头两个月,惠东鞋平均每双的价格还跌破了1美元,可见形势已经开始严峻了。
②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惠东鞋业大多数都是通过贴牌加工发展起来的,贴牌的直接结果是导致生产与销售的脱节,鞋厂只负责生产,无法控制产品的终端销售,而下单到工厂的贸易公司,主要看的是价格。虽然通过贴牌加工有利于企业吸收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长期下去,就会使惠东鞋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从而使国际知名度难以持续提高,难以在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③出口渠道过于集中。目前惠东鞋虽然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渠道相对集中,其中出口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的鞋量就占到了出口总量的94%,而美国和欧盟正是频频向我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国家。
④国外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接踵而来,使惠东鞋业的对外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⑤在惠东鞋业发展中占据大多数席位的中小型企业在人事管理、生产流程、销售和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弊病。
⑥中小型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型较强,产品和品牌的推广工作比较被动,企业根基比较薄弱。
⑦力量分散,整合不够。惠东鞋类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团结和整合起来,使之力量分散,不能凝聚成强大的灵活市场,容易造成“易攻难守”的局面。
⑧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产品的市场开发和推广,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营销手段单一。
⑨大部分企业只盲目于发展生产、赚取利润,但是却忽视了对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以上这些隐忧有些已经引发了问题的出现并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但有些依然潜伏在日常的生产销售和经营管理中,威胁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与温州鞋业发展的对比以及对其的借鉴
温州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鞋都”,虽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大江南北齐倒“温州货”的事件,但是勤劳精明的温州人还是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的产品重新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从而享誉五洲四海,这其中尤以“温州鞋”为代表。
作为国内新兴的“鞋城”惠东,如今其势头已经直逼温州,而上至惠州市委书记,下至普通的惠东老百姓,都誓将要在产品规模、品牌、研发和销售道路上与温商一争高低。那么,作为中国的两大鞋城,惠东与温州在鞋业发展方面存在什么异同点呢?
首先,从相同点来看,这两座鞋城所生产的大部分都是档次较低、价格低廉的产品,而且都是靠其价格优势迅速占领海外市场;两个地方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都是主要靠以外资贴牌生产而逐渐壮大;两地的鞋业发展都得到了地区政府的大力扶持;除此以外,鞋业规模大、厂家数量多、出口量大等也是这两座鞋城的相同之处。
在不同点方面,第一,温州较惠东有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而且品牌知名度要比惠东高很多;第二,温州的企业规模较惠东要大很多,大规模厂家的数量远远超过惠东;第三,温州鞋在国内采取的是高价策略,而惠东鞋在国内依然采取较为低价的策略;第四,温州鞋在其营销手段方面要比惠东更多,经营管理方面比惠东的企业更显成熟;第五,由于毗邻港澳,惠东鞋主要依靠为外资贴牌生产的方式走出国门,而温州人则善于通过自己在各国的营销渠道“走出去”;第六,惠东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发展的大环境是温州不可比拟的;第七,惠东通过打造自己的鞋业“广交会”,较温商更善于“招凰引凤”等等。
虽然在两座鞋城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许多异同点,但是作为一座名闻中外的“鞋都”,温州的成功的确值得惠东人好好地学习,但是其遭遇的挫折和尴尬的境遇,更是值得惠东的商人好好借鉴。
虽然温州人善于通过自己在各国的营销渠道“走出去”,但是,它在国外通过与当地产品相互竞价、及其在西班牙埃尔切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打开市场,这么一来,就对出口地的商业渠道形成巨大的冲击,而正是这些因素,就给了当地人攻击温州鞋的把柄,从而使温州鞋在国外遭遇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国外市场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温州鞋采取了层层排斥,温商似乎又回到了十多年前大江南北齐倒“温州货”的时代。2001年8月~2002年2月,巨额温州鞋在俄罗斯被扣;2003年,温州鞋在意大利罗马被焚;2004年,温州鞋在西班牙被烧……可以这么说,温州鞋业遭遇的阻击是世界性的,从俄罗斯到意大利的罗马,到西班牙的埃尔切,甚至到非洲的尼日利亚,温州鞋受到从当地政府、法律机构以及制造业者的普遍敌视。无论是野蛮的无故扣鞋、焚鞋、烧鞋,还是文明的设置贸易壁垒,温州鞋所面临的形势都是极为严峻的。种种这样的事例,不得不引起惠东鞋商们的高度重视啊!如何从温州鞋的经验教训中借鉴,对于惠东鞋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五、对惠东鞋业发展的建议
经过惠东人民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惠东已经成为了“中国女鞋生产基地”,这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预示着惠东鞋业将从一个新的起点出发,但最终走向何方,还需广大的惠东人共同思考和探索。
通过暑假期间走访惠东的中小型鞋厂,尤其是与和生鞋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深入的详谈,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资料和自己通过走访调查得到的感想,对于惠东鞋业的长远发展我有以下建议:
1.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要想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质量保证,质量上去了,还要有档次。无可否认,档次较低、价格低廉的产品容易迅速占领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攻击力,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成功企业的长久发展之计。尤其是对外出口的产品,更应该如此,温州鞋的遭遇实际上就是给我们一个最大的警示——通过质次价低的商品出口不仅给出口地的产品带来极大的冲击,同样也成为了出口地对该商品排斥的把柄。换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意大利皮鞋不会在国外市场遭受排斥呢?原因就是在于其品牌以及质量档次。
2.继续通过“招凰引凤”的方式“走出去”。惠东鞋其市场份额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海外市场,但是它为什么没有像温州鞋那样遭遇种种的挫折呢?原因就在于它“走出去”的方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举办自己的“广交会”从而“招凰引凤”,这样就能很好地实现“让商机走进来,让产品走出去”,同时又不会对出口地的商业渠道造成冲击,自然就不会引发像温州鞋般的矛盾了。
3.加强与国外著名厂商的联系与合作,谋求共赢。要想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且稳步前进,通过与出口地产品打价格战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或者准确的说这不是长久之计。我认为,最佳的方法就是寻求与国外著名厂商的合作。虽然说为外国厂商贴牌生产不利于打造自主知名品牌,但这未必全是坏事。通过为外商贴牌生产,从而加强与外商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可以吸收外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这个企业自身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要积极谋求与外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在为其继续贴牌生产的同时,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并借助外商的力量开拓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场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与外商实现共赢。当然,要想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的市场体系和各种规则,尤其对于出口WTO成员国,一定要熟悉WTO规则,才能避免在海外市场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和麻烦,才能避免遭遇各种阻碍。
4.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使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由于目前惠东县的大部分鞋业企业的管理层都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弊病,在经营理念方面依旧十分陈旧。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先进的营销和销售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和规模的正规化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企业在贸易中尤其是出口贸易中不必要的吃亏。
5.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应该“由外转向内”。所谓“外”是指目前政府虽然大力扶持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扶持都是外在的,都是通过举办鞋文化节或者组织企业参加著名展销会等方式来帮助企业寻找商机,扩大知名度。但是,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发展问题,因此政府的扶持应该逐渐转向“内”。所谓“内”就是要稳固企业的根本,完善企业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觉得,政府应该定期召开企业管理培训班,召集所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学习专业化的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同时,还应经常举办技能培训班或者组织各个企业自行组织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时不断学习世界各地的新技术,以求在技术层面上能够与世界接轨;其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技能大赛,让各厂家互相学习和竞争,从而使整个地区的制鞋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除此以外,通过举办一些企业论坛、鞋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鞋业年会等,不仅可以提高各个企业自身的水平,还可以凝聚力量,从而提高整个惠东鞋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6.加强对新兴科技成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时,应该加大对生产设施等硬件的投资,通过运用新兴科技成果和一流的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在商品营销方面,企业更应该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品牌的推广,同时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一方面可以与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扩大销售面和顾客群。例如,现在许多温州鞋业已经与诸如阿里巴巴此类的大型电子商务采购网站联手,而惠东鞋业在此方面依然嗅觉不够灵敏。
7.注意开发新市场。上面曾经提过,惠东鞋虽然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其中大部分都出口美国和欧盟等地,而美国和欧盟正是频频向我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国家。因此,虽然美国和欧盟这些是大市场,能够占领当地相当的市场份额自然是好事,但是我们更应该积极开发新市场,将更多的出口份额转移到一些贸易障碍少的地方。我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因此这些地区正好是“物美价廉”的大市场。
8.加强与国内同行联手。既然如今的惠东已经与浙江温州、福建泉州成为国内三足鼎立的著名“鞋城”,那么,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如果能够三地或者与更多地区的同行强强联手,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那么“中国制造”的实力必将大大增强。或许,到那个时候,老外们不再会谈起“温州鞋”还是“惠东鞋”了,而是像谈起“意大利鞋”那般提起“中国鞋”!
综合上述,惠东鞋业的发展还是充满机遇和活力的,但是,它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无论如何,前面的路还很长,只有靠全体惠东鞋人的共同努力,“惠东鞋”的名字才能更加响亮!- 06-25· 消除背部赘肉打造紧致肌
- 06-22· 郑较寻春--水边的阿迪丽娜
- 06-21· 安嘉英(anjiaying)
- 06-20· YE。Life is so beautiful
- 06-20· 中国质检网权威报道 圣恩
- 06-20· 时尚女鞋玫瑰品牌新品
- 06-20· 今天是我的购物节
- 06-20· 三季度鞋子质量抽检 GUE
- 06-20· (转4399论坛)精灵世界杯
- 06-19· [转载]关于我们
- 06-19· 2011年05月23日
- 06-19· 颈环配件康莉女鞋2010中国
- 06-18· 回旋的记忆5
- 06-18· 沉默的六月
- 06-18· 批评家与狂人辩词--评王林
- 06-18· 属于我们的第一桶金
- 06-18· 可爱的阿钒
- 06-18· 王春辰:艺术介入社会--一
- 06-18· 2010年07月09日
- 06-18· 一封90后的我写的随笔。